谢黄西村惠安南棕竹杖

惠我棕竹杖,来从九真烟。

亭亭方百节,踽踽已多年。

忆岳重游易,过桥得影先。

夕阳筋骨好,醉入杏花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题为《谢黄西村惠安南棕竹杖》。诗中描绘了黄西村赠予的棕竹杖,不仅材质珍贵,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回忆。

首句“惠我棕竹杖,来从九真烟”,开篇即点明了棕竹杖的来源,九真之地的烟云缭绕,赋予了这杖子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气息,暗示其非凡的来历和价值。

接着,“亭亭方百节,踽踽已多年”两句,通过描述棕竹杖的形态与年岁,展现了其挺拔的姿态和岁月的痕迹。这里的“亭亭”形容其高直,“百节”则指其分节之多,表现了棕竹杖的坚韧与生命力。“踽踽”则描绘了棕竹杖在时间长河中的孤独与坚持,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忆岳重游易,过桥得影先”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棕竹杖与回忆、旅程之间的联系。这里“岳”可能指的是山岳,暗含了多次重游的经历,而“过桥得影先”则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桥上行走时,影子先于人到达前方的情景,巧妙地将棕竹杖与人的回忆、旅程相联结,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最后,“夕阳筋骨好,醉入杏花边”两句,以夕阳下的棕竹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棕竹杖上,使其显得更加坚韧有力,而“醉入杏花边”则赋予了这杖子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仿佛它在杏花盛开的季节里找到了归宿,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棕竹杖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其独特的美质,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361)

梁以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上闻江寺晓钟

候潮情未已,空阔独闻钟。

一一度寒水,泠泠入远峰。

乾坤皆梦薮,城市亦萍踪。

心忽随僧觉,浮云破几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与友人订入罗浮

罗浮抱初气,可以鼓吾琴。

忘世非孤立,同君有素心。

泉边朝斸术,洞口晚锄芩。

四百峰中住,无人到得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癯仙住沙湾

闻说青螺外,幽斋好一间。

有人风雅甚,留汝赋诗閒。

写字临残帖,扶藤上近山。

深秋知雨少,予或到沙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岁暮

五十此岁暮,萧条不易过。

租因淫雨失,债为酒赊多。

寒月澹四壁,古琴鸣一歌。

妻儿岂忘俗,其奈懒人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