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感怀

客路三千里,西风两鬓尘。

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

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

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漂泊在遥远的旅途上,西风吹过,两鬓已染上尘埃。
为了功名,我像吴起般笑对挑战,谈论国家如同苏秦般感慨万分。
借酒浇愁并非我所好,思念家乡并非只为莼菜的美味。
今夜的月亮多么可怜,只照亮了这异乡人的孤独。

注释

客路:旅途。
三千里:非常远。
西风:秋风。
两鬓:两边的头发。
尘:灰尘。
贪名:追求名声。
吴起:战国时期军事家。
说国:谈论国家大事。
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
托兴:寄托情感。
耽酒:沉溺于饮酒。
思家:思念家乡。
岂:难道。
可怜:令人怜悯。
异乡人:在外的游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客路三千里,西风两鬓尘",开篇即营造出一幅广袤无垠的旅途画面,旅者行走于漫长的道路上,被西风吹起的尘土附在双鬓,形象地表达了远离家乡、流离失所的艰辛与孤独。

"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吴起和苏秦的点评,显露出自己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吴起以贪婪著称,苏秦则是游说之士,他们在历史上留名,但在诗人眼中,可能只是笑谈中的角色,这反映出诗人对功名富贵的超脱。

"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并非借酒浇愁,而是真正的怀念家乡。"莼"在古代指一种香草,但此处用以比喻家乡,意味着诗人对家的思念如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结尾两句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明亮的月光照耀在客中的诗人身上,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家园的思念和不舍。这个"异乡人"指的是自己,这个词汇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异乡飘零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的描写、历史人物的点评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功名的高洁情怀和深切的家国情思。

收录诗词(158)

唐彦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号:鹿门先生
  • 籍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生卒年:?~893

相关古诗词

春阴

一寸回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

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感事不关河里笛,伤心应倍雍门琴。

春云更觉愁于我,闲盖低村作暝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春残

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

暂棋宁号隐,轻醉不成乡。

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

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深独行马上有作

日烈风高野草香,百花狼籍柳披猖。

连天瑞霭千门远,夹道新阴九陌长。

众饮不欢逃席酒,独行无味放游缰。

年来与问闲游者,若个伤春向路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思春愁一万枝,远村遥岸寄相思。

西园有雨和苔长,南内无人拂槛垂。

游客寂寥缄远恨,暮莺啼叫惜芳时。

晚来飞絮如霜鬓,恐为多情管别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