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柳眼风前动,梅心雪后寒。年光浑似雾中看。

报答风光无处、可为欢。一曲聊收泪,三杯强自宽。

新愁不耐上眉端。怕见长安归路、懒凭栏。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向子谨的作品,名为《南歌子》。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愁和对往昔时光的无限留恋。

“柳眼风前动,梅心雪后寒。” 这两句描绘了春日里的景象,柳絮随风摇曳,梅花在雪后仍带着冷艳。这里的“柳眼”和“梅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春天本应万物复苏,但此刻却是“风前动”和“雪后寒”,显得分外凄凉。

“年光浑似雾中看。” 这句话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模糊和难以把握,仿佛置身于迷雾之中,无法清晰地看到时间的脚步。这里,“年光”即是岁月,它在诗人眼里变得如此虚幻,不可捉摸。

“报答风光无处、可为欢。”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致和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无法与之相守的无奈。诗中“风光”不仅指自然美景,也象征着人生中的美好时刻。而“报答”则是想要回应、珍惜这些瞬间,然而它们往往无处寻觅,因此只能自我安慰。

“一曲聊收泪,三杯强自宽。”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酒宴中用音乐和饮酒来暂时忘却忧愁的场景。这里,“一曲”是指短暂的乐曲,用以寄托哀愁;“三杯”则是喝下几杯酒,强迫自己放宽心情。

“新愁不耐上眉端。” 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烦恼,它们如同乌云一般,不断地在心头积聚,难以排解。这里,“眉端”象征着思绪和忧愁的集中点。

“怕见长安归路、懒凭栏。”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和回忆有着深深的恐惧。他害怕看到通往京城——长安的归途,因为那意味着要结束当前的生活,回到他所不愿面对的现实。因此,他变得“懒凭栏”,不愿意去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之苦。

这首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美好难再以及离别之痛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8)

向子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字:伯恭
  • 号:芗林居士
  • 籍贯:临江(今江西清江县)
  • 生卒年:yīn)(1085-1152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其二)绍兴辛酉病起

病著连三月,谁能慰老夫。萧萧短发不胜梳。

风里支离欲倒、要人扶。秋月明如水,岩花忽起予。

旋篘白酒入盘盂。报答风光不醉、更何如。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三)韩公圭近有提举广东市舶之命,假道清江,执别年馀,忽尔相逢,喜甚,因赋是词云

我入三摩地,人疑小有天。君王送老白云边。

不用丹青图画、上凌烟。喜揽澄清辔,能同载酒船。

相逢忽谩别经年。好是两身强健、在尊前。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点绛唇.重阳后数日,菊墩始有花。与诸友再.登,赋第四首(其十四)

莫问重阳,黄花满地须游宴。休论夷甸。

且作江山观。百岁光阴,屈指今过半。霜天晚。

眼昏花乱。不见书空雁。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十二)

病卧秋风,懒寻杯酒追欢宴。梦游都甸。

不改当年观。故旧雕零,天下今无半。烟尘远。

泪珠零乱。怕问随阳雁。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