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冰遥和谢中书诗二首(其二)

暮意歌上眷,怅哉望佳人。

揽洲之宿莽,命为瑶桂因。

观书术不变,学古道恒真。

若作商山客,寄谢丹水滨。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江淹在南北朝时期所作,名为《感春冰遥和谢中书诗二首(其二)》。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对佳人的思念、个人学问以及友情交流的七言绝句。

"暮意歌上眷,怅哉望佳人。"

开篇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心中萌生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之情。"暮意"指的是傍晚的景象和心境,而"歌上眷"则表现了内心的不舍和牵挂,通过音乐来表达这种情感。"怅哉"是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企及的惆怅之情,而"望佳人"则直接点出了这种思念的对象。

"揽洲之宿莽,命为瑶桂因。"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对个人学问的坚持和追求。在这里,"揽洲"指的是广泛地采集文献知识,而"宿莽"则形容学习的勤奋和深入。"命为瑶桂因"则是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像瑶、桂这两种珍贵的植物一样被世人所重视。

"观书术不变,学古道恒真。"

中间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知识的尊重与坚守。"观书"指的是阅读和研习经典,"术不变"则表明这些知识的方法和原理是不变的。而"学古道恒真"则进一步阐述了学习古代圣贤之道,其真理性是永恒不变的。

"若作商山客,寄谢丹水滨。"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交流。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古代隐逸者一样生活,而"寄谢"则表明了诗人通过这首诗来感谢朋友,并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丹水滨)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个人学问的坚持以及友情交流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与高洁自守的人生态度。诗中的意境悠远,语言典雅,是一篇集思念、学问和友谊为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美人不见紫锦衾。黄泉应至何所禁。

形式:

曲台歌未徙。黄壤哭已亲。玉玦归无色。

罗衣会生尘。骄才雄力君何怨。徒念薄命之苦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芳洲之草行欲暮。桂水之波不可渡。

绝世独立兮报君子之一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诗

琴高游会稽,灵变竟不还。

不还有长意,长意希童颜。

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

方验参同契,金灶炼神丹。

顿舍心知爱,永却平生欢。

玉牒裁可卷,珠蕊不盈箪。

譬如明月色,流采映岁寒。

一待黄冶就,青芬迟孤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