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诗

琴高游会稽,灵变竟不还。

不还有长意,长意希童颜。

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

方验参同契,金灶炼神丹。

顿舍心知爱,永却平生欢。

玉牒裁可卷,珠蕊不盈箪。

譬如明月色,流采映岁寒。

一待黄冶就,青芬迟孤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江淹的作品,名为《赠炼丹法和殷长史》。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给炼丹术师的诗,其中融入了对朋友、同道之情谊的抒发,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修炼成仙的向往。

"琴高游会稽,灵变竟不还。"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景,琴声悠扬,灵魂在另一个世界徜徉,但却再也不回归现实。这既可以理解为对修炼成仙的追求,也隐喻着诗人对于现世的淡然。

"不还有长意,长意希童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永恒青春之心,不愿随岁月流逝,而是渴望像孩子一样,保持纯真无暇的面容。这也许是对修炼术中追求不老不死的一种美好愿景。

"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自身的认识以及对超自然境界的向往。身体如同烂熳的火焰,而那高远的光芒,是凡人所不能企及的。

"方验参同契,金灶炼神丹。"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炼丹术的实践,诗人在用心探索与验证修炼之道,将金液炼化为神丹,这是求仙问道的一种方式。

"顿舍心知爱,永却平生欢。"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放下世俗情感与喜悦的决心,对于朋友之间的情谊和世间的快乐都能超然物外。

"玉牒裁可卷,珠蕊不盈箪。" 这两句用了玉牒(一种古代珍贵的玉器)和珠蕊比喻,说明诗人对于修炼之道的追求是极为珍视的,不愿有所保留。

"譬如明月色,流采映岁寒。" 这两句用了明月和流水作比,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永恒不变的情感,而这份情谊能穿越时间的考验,宛如岁月中的寒冷也无法磨灭。

"一待黄冶就,青芬迟孤鸾。" 最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炼丹成仙的期待和对朋友修炼之路的祝愿,希望能在黄冶(古代一种金属材料)中找到成仙的秘诀,而那尚未完成的修炼之路,也如同青色的云朵一般缓缓延伸。

这首诗通过对修炼术的描写,以及对于永恒与超脱尘世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哲思。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杨花曲三首(其一)

葳蕤华结情,宛转风含思。

掩涕守春心,折兰还自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思公子

绮罗日减带,桃李无颜色。

思君君未归,归来岂相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广陵岸送北使诗

行人引去节,送客舣归舻。

即是观涛处,仍为郊赠衢。

汀洲浪已息,邗江路不纡。

亭嘶背枥马,樯啭向风乌。

海上春云杂,天际晚帆孤。

离舟对零雨,别渚望飞凫。

定知能下泪,非但一杨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五洲夜发诗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