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役

役役不自息,旦夕白发新。

众非纷往来,谁能超世尘。

早年失所依,迷误三十春。

读书不闻道,空负见在身。

伯夷北之海,宣父西问津。

行藏各有以,予将希其伦。

青袍岂心事,白云终我邻。

罢官亦何难,去去完吾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役役》,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顿、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首句“役役不自息,旦夕白发新”描绘了诗人忙碌一生,身心俱疲的状态,每日都在劳碌中度过,白发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新生,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接着,“众非纷往来,谁能超世尘”一句,诗人感叹于世间的纷扰与复杂,表达了想要超越尘世束缚,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然而,在这充满是非的世界里,又有谁能真正做到超然物外呢?

“早年失所依,迷误三十春”描述了诗人年轻时的迷茫与迷失,失去了方向和依靠,虚度了宝贵的青春年华。“读书不闻道,空负见在身”则表达了对过去错误选择的反思,意识到自己在知识与道德上的缺失,深感遗憾与愧疚。

“伯夷北之海,宣父西问津”引用了古代两位圣贤的故事,伯夷坚守节操,隐居海滨;孔子周游列国,寻求治国之道。这两句话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藏各有以,予将希其伦”表明诗人虽有追求,但深知道路艰难,决心效仿前贤,虽困难重重,仍要努力前行。“青袍岂心事,白云终我邻”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罢官亦何难,去去完吾真”最后两句,诗人表示即使辞官退隐,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真实,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个人经历的反思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陪王中丞夜游治平期到上方不果

湖上兴不极,复治东山具。

执策入治平,繁霜湿衣屦。

山僧不好客,高卧阖庭户。

清商动木末,静听不知处。

遥看上方胜,子夜发襟素。

情长事乃违,咫尺不得据。

月落空归来,寒猿挂深树。

形式: 古风

吊古战场

昧爽发汾水,崇朝经白沟。

茫茫古战场,四时天为秋。

断魄化腐草,精灵化寒飕。

英雄不可招,世事如东流。

惟有战士骨,万古无人收。

依依野草黄,恻恻行人愁。

行人愁未已,四海方戈矛。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谒李延平书院

绿槐夹青山,中有古书屋。

行舟剑水濆,弭棹叩芳躅。

长风薄衣巾,六月无三伏。

先生万古心,一旦付云谷。

通来四百年,民用如菽粟。

溪山发幽想,吾志尚鸿鹄。

下有清泠泉,一饮成三斛。

形式: 古风

石湖夜泊怀近夫思道二同志

移舟石湖路,敬访石湖水。

湖光上衣白,夜景正如洗。

疏星散明珠,淡月在湖底。

趋桥纳微风,沿浔搴芳芷。

美人不可作,吾道沧波耳。

岁晚谁与期,棠陵石川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