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书事五首(其四)

水鸟鸿俦已可听,湱然分练蹙波声。

成群争似沙鸥少,别有高閒物外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水鸟伴侣的声音已经可以听见,湖水涌动如同白练般细碎的波纹声。
成群结队的鸟儿哪里比得上沙鸥稀少,它们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之情。

注释

水鸟:指在水中的鸟类,如雁、鸭等。
鸿俦:指大雁或同类群居的水鸟。
湱然:形容水声潺潺或波动的样子。
分练:比喻水流细碎,像白色的带子。
蹙波:形容水波紧密起伏。
沙鸥:一种体形较小的海鸥,常在沙滩附近活动。
高閒:超脱世俗,悠闲自在。
物外:超出尘世,指自然或超然物外的心境。

鉴赏

这段诗文,是宋代文学家张镈所作,取自《南湖书事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特有的情感与思考。

“水鸟鸿俦已可听”,这里的“水鸟”指的是水边的鸟类,“鸿俦”则是形容它们的叫声优美而有节奏。诗人通过耳闻鸟鸣,传达出一种清新的感觉,让读者仿佛也能听到那悦耳的声音。

“湱然分练蹙波声”,“湱然”一词用来形容水流的声响,“分练”则是水流冲刷石头的声音,而“蹙波声”则是波浪涌动的声音。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字眼,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声音丰富多彩的自然场景。

“成群争似沙鸥少”,这里的“成群”指的是鸟儿聚集在一起,“争似”则是它们争相出现的情形,而“沙鸥”则是比喻数量之多,如同沙滩上的小鸟一样众多。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景象。

“别有高閒物外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纷扰,独具的情怀和感悟。“高閒”指的是高远、超脱,“物外情”则是超乎尘世之上的情感。诗人的心灵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寄托。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不仅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更重要的是,它流露出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纯净、高远情感的追求。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南湖书事五首(其三)

科树梯斜倚暮晖,犬声如蛤透疏篱。

谢天排出江村景,副我凭栏一望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南湖书事五首(其二)

过午人家起灶烟,被风轻引向晴川。

须臾却与云阴杂,不碍玻璃镜自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南湖书事五首(其一)

初来作舍少人行,桥外如今满市声。

绕岸种成桃间柳,一家和气万家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南湖有鸥成群里闾间云数十年未尝见也实尘中奇事因筑亭洲上榜曰鸥渚仍放言六绝(其二)

旋开斜港放船出,更著小亭临水看。

软红尘里江山景,便著丹青画亦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