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杜相三首(其二)

翊戴唐虞旦暮中,忽将符节抚山东。

忆归慷慨无私计,抗疏频烦有古风。

世路一人知进退,士林当日计穷通。

寿觞须祝年年喜,旧德华夷望更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唐虞盛世的黄昏和黎明之间,忽然肩负起管理山东的重任。
回忆起归乡时的激昂壮志,没有私心,多次上疏直言,充满古代贤者的风范。
在这世上,只有一个人懂得进退之道,当时的士人关注的是仕途的畅通与困阻。
每年的庆祝酒杯,都要祝愿年年都有喜悦,希望过去的美德能让中外人士更加敬仰。

注释

翊戴:辅佐拥护。
符节:古代官员的信物,象征权力。
抗疏:直言上奏。
士林:知识分子群体。
寿觞:祝寿的酒杯。
华夷:华夏与外族,泛指国内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献给宰相杜某的第二首诗。诗人赞扬杜相在唐虞盛世的短暂时期内,迅速承担起辅佐重任,出巡山东,展现出无私和刚正的品性。他回忆杜相为国事慷慨陈词,多次直言进谏,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高尚风格。诗中提到,杜相在世路上懂得进退之策,在士人中也深得人心,他的德行影响广泛,无论华夏还是夷狄都寄予厚望。最后,诗人祝愿杜相长寿,每年都能喜庆,希望他的美德能日益隆盛。整首诗赞美了杜相的政绩和人格魅力,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上杜相三首(其一)

天扶昌代得忠良,坐以材谋镇庙堂。

万里声名开学校,四方根本劝农桑。

从容贤路通江海,慷慨公心贯雪霜。

谦让黑辕归太早,空令终古爱馀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上杜相公

水为舟楫旱为霖,社稷生民注意深。

岂谓便辞黄阁议,翻然求就紫芝吟。

始终好古儒林士,进退忧时国老心。

只有声名随日远,不令功被管弦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书阁

自怜野性生来拙,谁许交情晚最亲?

世路因仍忧槛阱,他乡衰暮傍风尘。

惟将菽藿还求志,未有丝毫可为人。

一亩萧然须暂得,欲偷闲日长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仁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三)

沧海难回日,青云如送春。

服丧三月遍,遏乐四夷均。

感格英灵在,褒扬大号新。

依然社稷计,王业付真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