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湖上

榆火初传禁漏残,满城和气在湖山。

接天杨柳风烟里,照水桃花图画閒。

旧路人穿新路去,长桥船出断桥还。

吾皇应喜民胥乐,岁许西门入夜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夜深时分,榆木燃烧的火光刚刚传递着更漏的余响,全城弥漫着和谐宁静的气息,环绕在湖光山色之间。
在无边的杨柳风中,烟雾缭绕,倒映在水面的桃花如画般悠闲。
老街新道交织,行人穿梭,长桥上的船只驶过断桥后又返回。
我们的君王必定欣喜民众的安宁快乐,允许他们在夜晚进入西门,享受这份宁静时光。

注释

榆火:夜晚的篝火。
禁漏:古代计时器。
和气:和谐气氛。
湖山:湖光山色。
接天:连天接地。
桃花图画閒:如画般的桃花闲适。
旧路人:熟悉的行人。
新路:新开辟的道路。
长桥:长长的桥梁。
断桥:被中断的桥梁。
民胥乐:民众都很快乐。
岁许:一年之中。
西门:城市西门。
夜关:夜间的城门。

鉴赏

这首宋诗《清明湖上》是武衍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西湖边的景象。首句“榆火初传禁漏残”形象地写出夜色将尽,禁漏(古代计时器)的声音渐弱,暗示黎明即将到来。接着,“满城和气在湖山”表达了城市沉浸在宁静和谐的氛围中,湖光山色显得格外宜人。

“接天杨柳风烟里,照水桃花图画閒”两句,通过杨柳依依、桃花照水的生动画面,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闲适,仿佛一幅精致的画卷。诗人运用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画,凸显其美感。

“旧路人穿新路去,长桥船出断桥还”描绘了行人穿梭于新旧道路,船只在长桥和断桥间来往的场景,富有动态感,体现了城市的活力与繁忙。

最后,“吾皇应喜民胥乐,岁许西门入夜关”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恭维,认为皇帝会因百姓的安宁快乐而感到欣喜,甚至允许城门晚些关闭,以延长人们的欢乐时光。整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杭州的市井生活和皇家的仁政情怀。

收录诗词(114)

武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南渡后寓临安(今浙江杭州)清湖河。所居有池亭竹木之胜,命曰适安。有《适安藏拙馀稿》、《适安藏拙乙稿》。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自序其集。事见《南宋古迹考》卷下。 诗,以顾氏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朝宗

相关古诗词

晴丝

何处飞来缭碧空,敲吟终日费形容。

榑桑老茧抽纤纬,星殿残机剪素茸。

蓦忽带归帘外燕,等閒惹住柳边蜂。

风柔日薄楼台晚,一缕低垂力正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湖亭席上

寒食梨花月,新晴杨柳风。

愁融山色里,兴极酒杯中。

绿发日夜变,青春今古同。

忍教行乐处,容易夕阳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谢曹东圳跋吟卷

十年湖海仰师儒,八斗衣传子建馀。

袖里有诗须印證,句中无眼定趑趄。

吹香玉唾清如许,刮膜金篦病已除。

媪扇何曾求贵重,等閒中得会稽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新雁

塞月程程远,星河字字疏。

不眠沙外水,恐湿足间书。

倦翮支风去,悲声落枕初。

秋清人易感,政自不关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