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其一)正月十四夜

绮户寒轻,千门不闭楼台晚。

丽谯吹歇罢葳蕤,九陌香尘满。何处箫声近远。

试华灯、春风庭院。闲身天许,游冶场中,流连歌管。

暗想当年,团圞儿女清宵宴。

翠眉低唱漏声沉,绛烛西窗剪。此夕人移物换。

频搔首、霜侵鬓短。月明依旧,火树光摇,星桥烟暖。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清初诗人梁清标的《烛影摇红·正月十四夜》描绘了正月十四夜晚的繁华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绮户寒轻,千门不闭楼台晚”展现了春夜微寒中城市门户敞开,楼阁灯火辉煌的热闹场景。接着,“丽谯吹歇罢葳蕤,九陌香尘满”写笙箫乐声渐息,大街小巷弥漫着香气,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何处箫声近远”一句,暗示了音乐的飘渺与远方的诱惑,而“试华灯、春风庭院”则描绘了春风中点亮的华丽灯笼,以及庭院中人们的欢愉。诗人感叹自己“闲身天许”,在这样的游乐场所流连忘返,沉醉于歌声管弦之中。

回忆起往昔,诗人“暗想当年,团圞儿女清宵宴”,想起昔日家人团聚、儿女欢笑的清宵宴席。接着,“翠眉低唱漏声沉,绛烛西窗剪”描绘了女子低声歌唱,深夜烛光摇曳的画面,充满了温馨与静谧。

然而,今夕已非昔比,“此夕人移物换”,诗人感慨人事变迁,自己“频搔首、霜侵鬓短”,暗示岁月流逝,白发渐生。最后三句“月明依旧,火树光摇,星桥烟暖”以景结情,月光如旧,但烟火璀璨的景象和温暖的星桥都让人感到时光流转,世事无常。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正月十四夜的繁华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收录诗词(407)

梁清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烛影摇红(其二)悼亡

举案清娱,流苏宛转低屏箔。

熏香傅粉绝纤尘,窗几浑如昨。

寂寞梧桐夜雨,何从觅、金钗钿合。

记来朝罢,小立妆台,看他梳掠。

愁鬓安仁,丝丝总为情担阁。

并头菡萏褪红香,一霎西风恶。

自古聪明薄命,男儿泪、英雄气索。

遣哀无计,此恨绵绵,地长天阔。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友人出家伎佐酒

绛烛秋宵,朱懒曲曲芳酝。

曼声檀口啭雏莺,腻脸薇香嫩。乐府新翻偏韵。

乍回眸、红潮微晕。元人宫调,吴下排场,风流重认。

舞罢前溪,蜡媒落翠欢无尽。

宁王玉笛莫愁歌,更有蛮靴衬。销却柔肠一寸。

怕催人、漏铜滴紧。愁多子野,狂发分司,笑回红粉。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帝台春.春怀

晴日炙。雪初消,池水碧。

游鲤负冰,好鸟窥人,闲愁增剧。

追忆年时香阁里,携手看、故山春色。

奈而今,恼乱东风,偏吹孤客。春犹昔。浑暗掷。

人咫尺。何从觅。

叹陌上青青,又生芳草,薄暮绿烟如织。

湖海气难一旦减,儿女泪已千行滴。

渐近了花朝,怕重提寒食。

形式: 词牌: 帝台春

夏初临.初夏

蔽日初槐,啼花娇鸟,疏篱渐长新篁。

永昼人间,薰炉细细焚香。漫誇世路名场。

远风波、碧簟清凉。蝶须坠粉,鱼吹蘋末,莺弄笙簧。

好书堪把,苦茗频斟,湘帘半捲,燕子飞忙。

香闺双陆,倦来午梦偏长。小立斜阳。

映纱橱、笑看残妆。耐平章。无边风月,自在年光。

形式: 词牌: 燕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