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边疆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开篇“郎官作掾心非好,儒服临戎政已闻”表明诗人虽身为文职,但因战事临近,不得不涉足军务,这与其本意有违。“说剑尝宗漆园吏,戒严应笑棘门军”则写出了诗人在严峻的军纪下,谈论剑法、品评官员之余,还需面带笑容地对待那些守卫城门的士兵。
“遥知抵掌论皇道,时复吟诗向白云”显示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文学情怀。他在边疆的寂寞中,以谈论国家大计、吟诵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心灵得以稍许慰藉。
最后,“百越待君言即叙,相思不敢怆离群”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尽管他身处边疆,但一有机会,就会迫切地想要倾诉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他虽有深厚的情感,却也不敢过度流露,以免被视为不适应军旅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示了文人在武官世界中的尴尬与矛盾,同时也展现了其坚守本分、怀念故土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