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西湖宿斋

并湖西去望南屏,但见烟云日日新。

山色渐争秋气势,荷花全露晓精神。

洗心用此无边绿,处世端能不染尘。

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向着湖的西边望去,遥望南屏山,每天都能看到新的烟云变幻。
山的颜色逐渐展现出秋天的韵味,早晨的荷花显得格外有精神。
在这无边的绿色中洗涤心灵,身处世间怎能不保持清白。
对于西湖的美景我深感惭愧,从此以后,我愿常居此境,如画中人一般。

注释

但见:只看见。
烟云:云雾。
日日新:每日都有新变化。
秋气势:秋天的景象。
荷花:莲花。
晓精神:早晨的精神风貌。
洗心:净化心灵。
无边绿:广阔的绿色。
染尘:沾染尘世。
西湖:杭州西湖。
敦夙夜:日夜关怀。
境中人:画中人,或指超脱尘世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六月十五日于西湖边的宿斋生活。"并湖西去望南屏,但见烟云日日新"中的“并湖”指的是西湖边的一处风景,“南屏”则是山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赏和欣赏,也透露出每天都有新的感受。

接下来的"山色渐争秋气势,荷花全露晓精神"中,作者通过山色和荷花的描述,传递出秋日清晨的一种生机与精神状态。"洗心用此无边绿,处世端能不染尘"则表达了诗人通过观赏自然以净化心灵,保持纯洁的愿望。

最后两句“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中的“惭愧”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可能是对自己过去某些行为或选择的反思和悔恨。"从今长作境中人"则表明了诗人希望从现在开始,就一直生活在这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成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诗人对精神净化和生活态度的追求。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分水县舍夜遇大雪

挥扇解衣真早计,果然一夕变春阴。

屋头瓦裂风掀户,愧上珠跳雪满衾。

我自不妨高枕卧,人今更有惜花心。

此行特地非乘兴,明日扁舟兴亦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方竹杖

此君骨相一成矩,气禀坤爻六二全。

运用四方随手转,操持一节比松坚。

玉雕界尺疑同样,金作觚棱笑削圆。

见寄分司真得力,时将缓步与周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五更不睡

擂罢城头鼓,膏凝烛下槃。

窗留三尺月,纩挟五更寒。

事事华巾结,年年纸帐宽。

梅花正好在,青女莫摧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邓提举留诗南华予后五日入山次韵

有句谁知李似阴,好奇仍许杜犹岑。

后期五日来圯下,面壁九年参少林。

瘴鬼安能惊鹤众,地灵何敢著狐任。

雷车电炽中宵起,看取龙工济物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