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州至忠州

前在浔阳日,已叹宾朋寡。

忽忽抱忧怀,出门无处写。

今来转深僻,穷峡巅山下。

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

巴人类猿狖,矍铄满山野。

敢望见交亲,喜逢似人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翻译

以前在浔阳的时候,就感叹朋友稀少。
心中忧愁无处排解,出门四望空荡荡。
如今来到更偏远的地方,处在深山峡谷之下。
五月水涨,航路断绝,漩涡像马一样汹涌。
这里的人像猿猴般敏捷,满山遍野都是。
不敢奢望见到亲朋好友,能遇到像人一样的人就感到欢喜了。

注释

浔阳: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
宾朋寡:朋友少。
忽忽:形容心情烦躁不安。
出门无处写:无法抒发内心的情感。
转深僻:更加偏远。
穷峡巅山下:深邃的峡谷和山顶之下。
五月断行舟:五月因水位上涨,船只无法通行。
滟堆:江中的漩涡。
如马:形容水流湍急,漩涡大如马。
巴人:指巴蜀地区的人,这里形容当地人生活习惯原始。
类猿狖:像猿猴一样,形容他们的生活习性。
矍铄:形容动作敏捷,精神焕发。
交亲:亲朋好友。
似人者:像文明人一样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山水之间的孤独与向往。开篇"前在浔阳日,已叹宾朋寡"表达了诗人在过去居住的地方感到友情稀缺的感慨。"忽忽抱忧怀,出门无处写"则展现了诗人的忧虑心情和寻找倾诉之地的无奈。

接着,"今来转深僻,穷峡巅山下"描绘了诗人目前所在之地更加偏远险峻。"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述,五月的江水断流,形成的急湍像奔跑的马匹。

"巴人类猿狖,矍铄满山野"中的“猿狖”指的是类似猿的动物,这里用来形容山中野兽的呼啸声,与人语相近,增添了一种诗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意境。

最后,"敢望见交亲,喜逢似人者"表达了诗人在这偏远之地依然怀念着能够理解和交流的人们,对于能够遇到知音者感到欣慰。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以及面对自然时的情感起伏。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问行何迟

前月发京口,今辰次淮涯。

二旬四百里,自问行何迟。

还乡无他计,罢郡有馀资。

进不慕富贵,退未忧寒饥。

以此易过日,腾腾何所为。

逢山辄倚棹,遇寺多题诗。

酒醒夜深后,睡足日高时。

眼底一无事,心中百不知。

想到京国日,懒放亦如斯。

何必冒风水,促促赴程归。

形式: 古风

自馀杭归宿淮口作

为郡已多暇,犹少勤吏职。

罢郡更安闲,无所劳心力。

舟行明月下,夜泊清淮北。

岂止吾一身,举家同燕息。

三年请禄俸,颇有馀衣食。

乃至僮仆间,皆无冻馁色。

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

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

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自吟拙什因有所怀

懒病每多暇,暇来何所为。

未能抛笔研,时作一篇诗。

诗成澹无味,多被众人嗤。

上怪落声韵,下嫌拙言词。

时时自吟咏,吟罢有所思。

苏州及彭泽,与我不同时。

此外复谁爱,唯有元微之。

谪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

向去二千里,诗成远不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自到郡斋仅经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兼寄常州贾舍人湖州崔郎中仍呈吴中诸客

渭北离乡客,江南守土臣。

涉途初改月,入境已经旬。

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

版图十万户,兵籍五千人。

自顾才能少,何堪宠命频。

冒荣惭印绶,虚奖负丝纶。

候病须通脉,防流要塞津。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削使科条简,摊令赋役均。

以兹为报效,安敢不躬亲。

襦裤提于手,韦弦佩在绅。

敢辞称俗吏,且愿活疲民。

常未徵黄霸,湖犹借寇恂。

愧无铛脚政,徒忝犬牙邻。

制诰誇黄绢,诗篇占白蘋。

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警寐钟传夜,催衙鼓报晨。

唯知对胥吏,未暇接亲宾。

色变云迎夏,声残鸟过春。

麦风非逐扇,梅雨异随轮。

武寺山如故,王楼月自新。

池塘闲长草,丝竹废生尘。

暑遣烧神酎,晴教㬠舞茵。

待还公事了,亦拟乐吾身。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