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崇戒求赞

似即疏,比仍失。廓尔空,皎然日。顾丹青,写容质。

谁使之,省寻觅。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小师崇戒求赞》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艺术与现实、自然与心灵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似即疏,比仍失。” 开篇以“似”字引出对事物表象与内在本质之间关系的探讨,指出事物的表面相似并不能完全代表其本质,需要深入理解才能把握其真谛。接着,“比仍失”进一步强调了比较在认识事物时的局限性,暗示了只有超越表面相似与比较,才能触及事物的核心。

“廓尔空,皎然日。” 这两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空”与“日”作为精神境界的象征。“廓尔空”意味着广阔的虚空,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纯净;“皎然日”则比喻明亮的太阳,象征着真理的光明与照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与真理追求的向往。

“顾丹青,写容质。” “丹青”是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此处借指艺术创作。诗人在这里提到艺术作品(“丹青”)能够描绘出事物的外在形态(“容质”),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否传达出事物的内在精神与本质。

“谁使之,省寻觅。” 最后两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是谁赋予了艺术作品以生命?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作品本身蕴含的真理与情感?这引发了对艺术创作动机与目的的深思,同时也暗示了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能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与探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艺术与现实、自然与心灵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真理、自由与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对艺术的赞颂,更是一次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探索。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无著道人求赞

植杖望云何处,空山独立凝情。

愧我萧然无物,谢伊装点相成。

形式: 押[庚]韵

冯济川教授求赞

天地无物我无物,隐显空云随出没。

此间谁是悟玄人,霹雳光中轰一咄。

形式: 押[月]韵

吴公明求赞

欲识坦然老,乃是龙门人。

声名落四方,坐卧今十春。

会见移庵去,何妨邈形真。

平生香火缘,对比即神通。

形式:

张公寿求赞

首到东山,晚亲龙岫。岁经寒暑,人非新旧。

涂毒长鸣,优昙勿嗅。静对终日,弟子公寿。

形式: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