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连朝苦雨,情绪无聊,砺之偶填此调,词旨凄婉,倚声和之,即次原韵

细雨羃寒烟。怀人昼似年。倦抛书、且自闲眠。

已自工愁愁未了,又遇此、作愁天。剩冷恋吴绵。

孤红瘦可怜。泪珠浓、弹碎云笺。

玉笛一声春去也,春恨在、两眉边。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鉴赏

这首清代季兰韵的《唐多令》描绘了一幅雨中怀人的画面。"细雨羃寒烟",细腻地勾勒出细雨笼罩着淡淡的寒烟,营造出一种凄迷而寂寥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怀人昼似年",仿佛整个白天都如同过了一年般漫长无尽。

"倦抛书、且自闲眠",诗人因愁绪满怀而疲倦,暂时放下书卷,试图通过睡眠来缓解内心的苦闷。然而,"已自工愁愁未了",愁情并未因此而减少,反而在雨声中更加深重。"又遇此、作愁天",进一步强调了愁绪与天气的紧密联系,雨天似乎加重了诗人的愁苦。

"剩冷恋吴绵",这里的"吴绵"可能象征着南方的湿润气候,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如同这寒冷的天气一般缠绵不断。接下来,"孤红瘦可怜",借孤零零的花朵凋零,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伤。

"泪珠浓、弹碎云笺",泪水滴落在纸上,仿佛能将纸张都打湿,显示出诗人情感的深切。最后,"玉笛一声春去也,春恨在、两眉边",以玉笛声和春天的消逝,寓言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无法挽回的遗憾,以及满心的春恨。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雨景和自身感受,生动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和内心的苦涩。

收录诗词(24)

季兰韵(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春宵独坐,风雨凄然,珧书适因小极,过从话雨未能也,用漱玉调谱此以写幽怀

萧萧瑟瑟。做弄春寒,相思寄与脆笛。

写韵红楼,天样一般遥隔。

前宵记曾聚首,转添侬、者番伤别。

便算是,再相逢,怎抵断肠时节。此际离愁如织。

灯焰小,惺忪欲眠难得。病耗传来,试问有谁怜惜。

东风又吹冷雨,打窗纱、助我惨咽。

此况味,两地里、青鬓易白。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壶中天.子潇太史复以叔美钱君所画“隐湖偕隐图”嘱题

尚湖千顷,镜奁光、荡得吟情如许。

别有古梅花世界,一笑春无寻处。

鹭老吹凉,鱼眠选梦,一叶飘然去。

玉台双影,暗香飞上眉宇。

还记仙署当年,珊珊佩振,妙奏凌云赋。

抛却软红尘十丈,料理天随渔具。

写韵楼台,沤波亭馆,一样同圆聚。

菱歌四面,紫箫还按新谱。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高阳台.见杨花感悼仙客

旧梦隋堤,新愁谢砌,和烟细扑帘旌。

已苦春归,被伊碎尽春心。

吟魂凄共游丝渺,趁东风、自去追寻。认分明。

点点香毬,并做啼痕。

飘零也似残红样,任无人怜惜,自管离情。

散入池塘,倩谁扶起轻盈。

化萍纵使还能聚,奈相逢、已是来生。更凄清。

待得重圆,记否前因。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貂裘换酒

残绣鸳鸯谱。未模糊、针痕线迹,助侬凄楚。

记得当年红窗暇,悄听画眉人语。

将一幅、吴绫裁取。

谁料罡风摧比翼,忍愁丝怨缕都抛置。

未了事,向伊诉。茫茫碧海骖鸾去。

问天孙、织残云锦,甚时重补。

依旧空箱深深锁,添了啼痕几许。

但消受、连番愁绪。

夜雨孤灯重展处,寄相思、谱作销魂句。

人去也,恨千古。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