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长安诸寺联句.光宅坊光宅寺.中禅师影堂联句

名下固无虚,敖曹貌严毅。

洞达见空王,圆融入佛地。

一言当要害,忽忽醒诸醉。

不动须弥山,多方辩无匮。

坦率对万乘,偈荅无所避。

尔如毗沙门,外形如脱履。

但以理为量,不语怪力事。

木石摧贡高,慈悲引贪恚。

当时乏支许,何人契深致。

随宜讵说三,直下开不二。

形式: 古风

翻译

名声之下确实无虚妄,敖曹外表威严刚毅。
洞察一切见到空王,圆融进入佛的境界。
一句话触及关键,瞬间唤醒沉醉者。
如不动的须弥山,多方面辩论无尽藏。
坦诚面对尊贵之人,问答佛法无所隐藏。
你像毗沙门天王,外表平易近人如脱鞋。
只凭道理衡量,不谈论奇异之力。
木石般坚定信仰,慈悲引导人心的贪嗔。
那时缺乏支许这样的理解者,谁能深刻领悟佛法。
根据情况灵活说法,直接揭示不二法门。

注释

固:确实。
敖曹:人名,可能指某位严肃的佛教人物。
空王:佛教中的智慧之王,象征空性。
佛地:佛教中修行的最高境界。
要害:关键点。
须弥山:佛教中的大山,象征稳定和永恒。
支许:理解,赞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段成式的作品,描绘了他游长安诸寺时与中禅师在光宅寺影堂所做的一组联句。诗中表现了禅师超脱尘俗、洞察世事的高深境界,以及其以理性为依据,不随波逐流之态度。

“名下固无虚,敖曹貌严毅。”开篇即强调禅师的名声不虚,其面容庄严、神情坚毅,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气质。

“洞达见空王,圆融入佛地。”这里描写禅师对世间万象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并能将这种理解融会于佛法之中,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在。

“一言当要害,忽忽醒诸醉。”表明禅师的话语具有穿透心灵、唤醒迷失之人的力量。一言即可触动人心,如同醍醐灌顶般让人豁然开朗。

“不动须弥山,多方辩无匮。”这里的须弥山喻指禅师的心如大地,不为外界所扰。同时,禅师用各种方式来阐述教义,如同打开了知识的宝库,让人汲取。

“坦率对万乘,偈荅无所避。”诗中还表现了禅师坦诚直言,对待所有来访者都是一视同仁,不加隐瞒。

“尔如毗沙门,外形如脱履。”这里以毗沙门(即佛教中的毗舍离城)比喻禅师的内心世界,而其外在的行为则如同脱下旧履,轻松自在。

“但以理为量,不语怪力事。”诗句强调了禅师只依据道理来衡量一切,不谈论那些超自然的奇异之事。

“木石摧贡高,慈悲引贪恚。”这里通过木石被摧毁、山高被慈悲所引导来比喻禅师对待众生如同慈母般关怀备至,引导那些迷失在贪婪与烦恼中的众生。

“当时乏支许,何人契深致。”诗中问道,在那个时候,有谁能真正理解并达成禅师那样的深远之意呢?

“随宜讵说三,直下开不二。”最后,诗句表明禅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阐述佛法的真理,而其所指向的终极真相是直接且唯一的。

整体而言,这首联句通过对光宅寺中禅师影堂的描绘,展现了禅宗对待世间万象的超脱态度和深邃智慧,以及禅师在修行上的高尚境界。

收录诗词(75)

段成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工诗,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信佛读经,饮酒赋诗唱和,以解其忧,诗中多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消极情绪

  • 字:柯古
  • 籍贯:晚唐邹平
  • 生卒年:803-863

相关古诗词

游长安诸寺联句.招国坊崇济寺(其二)奇松联二十字绝句

杉松何相疏,榆柳方迥屑。

无人擅谈柄,一枝不敢折。

中庭苔藓深,吹馀鸣佛禽。

至于摧折枝,凡草犹避阴。

僻径根从露,闲房枝任侵。

一株风正好,来助碧云吟。

时时埽窗声,重露滴寒砌。

风飐一枝遒,闲窥别生势。

偃盖入楼妨,盘根侵井窄。

高僧独惆怅,为与澄岚隔。

形式: 五言绝句

游长安诸寺联句.崇仁坊资圣寺(其三)诸画联句

吴生画勇矛戟攒,出变奇势千万端。

苍苍鬼怪层壁宽,睹之忽忽毛发寒。

棱伽之力所疲殚,李真周昉优劣难。

活禽生卉推边鸾,花房嫩彩犹未乾。

韩干变态如激湍,惜哉壁画世未殚。

后人新画何汗漫。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游长安诸寺联句.常乐坊赵景公寺.吴画联句

惨澹十堵内,吴生纵狂迹。

风云将逼人,神鬼如脱壁。

其中龙最怪,张甲方汗栗。

黑云夜窸窣,焉知不霹雳。

此际忽仙子,猎猎衣舄奕。

妙瞬乍疑生,参差夺人魄。

往往乘猛虎,冲梁耸奇石。

苍峭束高泉,角膝惊欹侧。

冥狱不可视,毛戴腋流液。

苟能水成河,刹那沈火宅。

形式: 古风

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圣柱联句

天心惟助善,圣迹此开阳。

载恐雷轮重,絙疑电索长。

上冲挟螮蝀,不动束锒铛。

饥鸟未曾啄,乖龙宁敢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