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道人墓

草色被荒冢,苔痕蚀断碑。

长缣留墨竹,小草见乌丝。

鹤化云深处,鹃啼月落时。

予生百年后,再拜一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墓地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感。首句“草色被荒冢,苔痕蚀断碑”以“草色”和“苔痕”为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时间久远、无人问津的墓地之中,荒冢上的草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而断碑上的苔痕则暗示着岁月的侵蚀与历史的遗忘。这种对比强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也隐含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思。

接着,“长缣留墨竹,小草见乌丝”两句,诗人巧妙地将墓地的景象与书法艺术联系起来,通过“墨竹”和“乌丝”(即黑色的细线,常用于形容书法中的细线)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墓主人可能是一位文人雅士,还寓意着其精神的永存与艺术的不朽。墨竹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而小草与乌丝的并置,则暗示了生命虽短暂,但通过艺术可以超越时空,永恒流传。

最后,“鹤化云深处,鹃啼月落时”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略带悲凉的场景,鹤化为云,似乎在高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而鹃鸟在月落之时发出凄厉的啼鸣,营造出一种超脱而又哀伤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墓主人灵魂飘渺、归于自然的想象,也是对生命终将逝去、唯有精神得以永恒的感慨。

“予生百年后,再拜一题诗”则是诗人自我的寄托,表达了自己在百年之后,也会像前人一样,以这种方式来纪念和缅怀逝者,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礼俗的尊重。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以及对艺术永恒性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

刘侃(克刚)(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暮春舟中

独客自生愁,非关叹白头。

雁迷青海月,人老玉关秋。

冷淡怜江草,清閒羡野鸥。

推篷发长啸,诗思满沧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挽朱孟宽

曾携孤剑入辕门,老大还家荷主恩。

青草塞边丹凤诏,绿畴轩外白鸥村。

一蓑烟雨销残梦,几树松楸泣断魂。

尚见乡人存旧德,寻常相对有啼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休宁道中

东风吹我过休宁,轧轧肩舆路几程。

山鸟有音堪入听,野花无数不知名。

孤村荒落溪边绕,五岭崎岖树杪行。

日暮邮亭暂安憩,且将苏息问苍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馆中春日

云外青山绕禁宫,树分晴色映帘栊。

玉堂西畔微香度,红藕花开太液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