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小子鼎

元朝别家去,音信隔三春。

读易应终卷,端居莫患贫。

定交疏燕雀,养节慕松筠。

冤狱何时辨,思儿泪满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忆小子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儿子的深切思念与关怀。

首句“元朝别家去,音信隔三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儿子分别的时间之久,以及由此带来的思念之情。元朝,这里可能是一种借代,暗示离别已久,而“音信隔三春”则直接表达了通信中断,时间仿佛停滞在了春天,无法传递彼此的消息。

接着,“读易应终卷,端居莫患贫”,诗人独自在家,沉浸在《易经》的阅读中,以此来打发时光,内心虽贫困但精神富足。这既表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也反映了他面对孤独时的自我慰藉。

“定交疏燕雀,养节慕松筠”,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与燕雀(小麻雀)相对比,以松竹(松树和竹子)自比,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燕雀象征着世俗的交往,而松竹则象征着高雅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自己对真正友谊的渴望和对高尚情操的向往。

最后,“冤狱何时辨,思儿泪满巾”,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儿子遭遇不公的忧虑和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冤狱,不仅指现实中的不公正待遇,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儿子命运的担忧。泪满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和忧虑而泪水盈眶的情景,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儿子的深切思念和对正义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排闷呈元舆

交态非今薄,人情自古难。

敝裘甘我老,雄剑请君弹。

魂逐云峰断,心依酒海宽。

百年能几许,日月似跳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怀天骘

筑室君先隐,穷途我正难。

流莺春谷暖,别鹤玉琴寒。

泉响经时听,云光抵暮看。

异方空泪眼,何日共幽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元舆三月三十日致酒

衰病仍为客,相依过一春。

和篇惊韵险,把酒沃愁频。

紫燕巢方稳,黄鹂语尚新。

何时公赴召,终欲托车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元舆试北苑新茗

建溪虽接壤,春末始尝茶。

旋汲邻僧水,同烹北苑芽。

月圆龙隐鬣,云散乳成花。

贡入明光殿,分来王谢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