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懒访半山云顶庵,且撑一叶泛溪南。
花间渐觉同游少,桑下何曾作宿三。
古有刘伶呼不醒,今无卫玠共谁谈。
五千言是家人语,长笑诸家误注聃。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用厚后弟强甫韵(其十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古人故事的回味。
“懒访半山云顶庵,且撑一叶泛溪南。”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画面。诗人不急于访问位于半山腰的云端寺庙,而是选择乘坐一片树叶般的小舟在溪水中随波逐流,这种生活态度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花间渐觉同游少,桑下何曾作宿三。”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花开满径的环境中感到与朋友共同遊历的时光越来越少,而那些美好的时刻(如在桑树下小憩)也变得难以重现,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古有刘伶呼不醒,今无卫玠共谁谈。” 这两句引用了古代故事,刘伶是战国时期的人,以酗酒闻名,而卫玠则是西晋时期的人物,以清高自守而著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中的友情和交流的无奈感受,以及对古人的向往。
“五千言是家人语,长笑诸家误注聃。”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自嘲和超脱。诗人将自己的五千言比喻为家庭内部的话语,而那些外界的评论和解读只不过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误会。这种态度显示了诗人对世俗评价的豁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和古人的怀念,以及对外界评论的淡然。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先皇亲为扁溪庵,奎画煌煌阳世南。
多病安知年望九,归耕何幸岁登三。
新诗有弟聊相属,前事无人与共谈。
作饮中仙殊不恶,何须苦淡学瞿聃。
素昧清真与顺庵,偶然爱唱望江南。
世因玉佩轻秦七,天把蓑衣贵谢三。
郢可忧虞成永叹,汉方隆盛勿多谈。
古今大瞻惟蒙叟,不但诬丘又谤聃。
无住先生独住庵,得朋犹冀自西南。
丹心事国忠无二,白首尊师谊在三。
诗少古风惟近体,学惭实践谩虚谈。
退之未离乎儒者,坐井观天错议聃。
岁晚归休老学庵,敢嗟白首滞周南。
在廷不欠秃翁一,开径宁无益友三。
地岂长房之可缩,天非邹衍所能谈。
桓郎狭小胶师说,未必雄书远过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