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音诗

阐幽郡伯有传文,吴女沉冤得上闻。

我向昭忠祠外过,披榛空访守娘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海音诗》由清代诗人刘家谋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描绘了一段历史故事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情境。

首句“阐幽郡伯有传文”,点明了故事的背景与人物,暗示着郡伯留下了一篇关于某事的记载,而“阐幽”二字则表明了对隐藏或不为人知之事的揭示。接着,“吴女沉冤得上闻”,进一步说明了这个故事的核心——一位来自吴地的女子,其冤屈得以通过郡伯的记载,被传达至高层,得到了关注和处理。这里不仅展现了对正义的追求,也体现了历史记录在社会公正中的作用。

后两句“我向昭忠祠外过,披榛空访守娘坟”,则将视角转向了诗人自身。诗人路过昭忠祠,一个纪念忠烈之士的地方,心中不禁想起了那位为正义而牺牲的吴女。他试图寻找她的坟墓,却只能在荒草中徒劳地探寻。这一场景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暗示了尽管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得以流传,但个体的命运和牺牲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叙述一段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人的影响,表达了对历史公正、个体命运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富有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1)

刘家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苞川。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

  • 字:仲为
  • 籍贯:侯官县(今福州市区)
  • 生卒年:1813~1853年

相关古诗词

海音诗

贞烈陈黄报所天,捐躯无愧五妃贤。

匆匆六甲光彤史,况沐皇风二百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海音诗

四年炎海寄微官,虚吃天朝苜蓿餐。

留得秦中新乐府,议婚伤宅总忧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古奇峰福神庙题壁断句

天外波涛何限阔,眼中城郭自然图。

评诗有料山奚管,待客无僧酒作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书台北事

堂堂幕府即离宫,坐踞三貂气势雄。

岂谓解元唐伯虎,不如残寇郑芝龙。

蜉蝣天地波涛里,蝼蚁君臣梦寐中。

十日台疆作天子,凝旒南面太匆匆。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