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行

东方暮空海面平,骊龙弄珠烧月明。

海人惊窥水底火,百宝错落随龙行。

浮心一夜生奸见,月质龙躯看几遍。

擘波下去忘此身,迢迢谓海无灵神。

海宫正当龙睡重,昨夜孤光今得弄。

河伯空忧水府贫,天吴不敢相惊动。

一团冰容掌上清,四面人入光中行。

腾华乍摇白日影,铜镜万古羞为灵。

海边老翁怨狂子,抱珠哭向无底水。

一富何须龙颔前,千金几葬鱼腹里。

鳞虫变化为阴阳,填海破山无景光。

拊心髣髴失珠意,此土为尔离农桑。

饮风衣日亦饱煖,老翁掷却荆鸡卵。

形式: 古风

翻译

东方渐暗海面平静,骊龙戏珠映照明亮的月亮。
海边的人惊讶地窥视水面的火焰,珍宝散落,随龙游动。
一夜之间,浮躁的心生出邪恶的念头,反复审视月光下的龙形身躯。
投身波涛,忘却自我,以为大海没有灵性之神。
龙宫此刻沉睡深重,昨夜孤独的光芒今又得以显现。
河伯无需担忧水府的贫穷,天吴也不敢轻易惊扰。
掌心的冰清如玉,四周的人沐浴在光芒中行走。
忽然间,华光摇曳,连白天的影子也为之动荡,古老的铜镜羞于与之相比。
海边的老翁怨恨狂妄之人,抱着明珠哭泣,投入无尽的深渊。
一人的富有为何要在龙面前炫耀?千金也可能葬身鱼腹。
生物化身为阴阳,填海移山,却不见光明。
痛心疾首,仿佛失去了明珠的寓意,这片土地因你而离开农耕和纺织。
即使风吹日晒也能自给自足,老翁舍弃了珍贵的荆鸡卵。

注释

骊龙:古代神话中的龙,这里指代珍宝。
烧月明:形容月光照射下龙珠的光芒。
奸见:邪恶的念头或心思。
海宫:龙的宫殿。
河伯: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天吴:古代中国神话中的水怪。
冰容:形容掌上的明珠晶莹剔透。
荆鸡卵:比喻珍贵的物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海底采珠图景,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开篇“东方暮空海面平,骊龙弄珠烧月明”两句,以平静而广阔的海面作为背景,引出了神秘的骊龙在水底嬉戏,光芒四射,点亮了夜晚的海域。紧接着,“海人惊窥水底火,百宝错落随龙行”描述了海人们对这一奇观的惊讶和珍宝散落的情景,展现了海底的繁华与神秘。

“浮心一夜生奸见,月质龙躯看几遍”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神秘世界的好奇探究。随后,“擘波下去忘此身,迢迢谓海无灵神”这两句通过否定海中有无灵神的问题,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观念的质疑和超越。

“海宫正当龙睡重,昨夜孤光今得弄”描绘了龙在海宫中的安详与力量,同时也透露出时间流转和变化的主题。而“河伯空忧水府贫,天吴不敢相惊动”则写出了河伯对于自身处境的担忧,以及对天吴权势的敬畏。

“一团冰容掌上清,四面人入光中行”通过对比手中的珠玉和周围人的行动,强调了珍贵与平常的对照。“腾华乍摇白日影,铜镜万古羞为灵”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作品或智慧的自省,以及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最后,“海边老翁怨狂子,抱珠哭向无底水。一富何须龙颔前,千金几葬鱼腹里。鳞虫变化为阴阳,填海破山无景光。拊心髣髴失珠意,此土为尔离农桑。饮风衣日亦饱煖,老翁掷却荆鸡卵”一系列的描写,则是对采珠者的悲剧命运和自然环境变化的感慨,以及对于生命价值和世界变迁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海底奇观的描绘和对人世间富贵与贫穷、生死与永恒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作者鲍溶的深刻哲思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采葛行

春溪几回葛花黄,黄麝引子山山香。

蛮女不惜手足损,钩刀一一牵柔长。

葛丝茸茸春雪体,深涧择泉清处洗。

殷勤十指蚕吐丝,当窗袅袅声高机。

织成一尺无一两,供进天子五月衣。

水精夏殿开凉户,冰山绕座犹难御。

衣亲玉体又何如,杳然独对秋风曙。

镜湖女儿嫁鲛人,鲛绡逼肖也不分。

吴中角簟泛清水,摇曳胜被三素云。

自兹贡荐无人惜,那敢更争龙手迹。

蛮女将来海市头,卖与岭南贫估客。

形式: 古风

南塘二首(其一)

南塘旅舍秋浅清,夜深绿蘋风不生。

莲花受露重如睡,斜月起动鸳鸯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南塘二首(其二)

塘东白日驻红雾,早鱼翻光落碧浔。

画舟兰棹欲破浪,恐畏惊动莲花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客途逢乡人旋别

惊鸿一断行,天远会无因。

无因忽相会,感叹若有神。

我乡路三千,百里一主人。

一宿独何恋,何况旧乡邻。

牢落岁华晏,相怜客中贫。

迎霜君衣煖,与我同一身。

谁在天日下,此生能不勤。

青萍寄流水,安得长相亲。

明发更远道,山河重苦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