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婿林申甫还侍

锵锵笙磬阼阶东,穆穆黄流玉瓒中。

近在门阑无此称,老来襟抱更谁同。

幽燕遗恨须收第,孔孟微言要忍穷。

精舍一区泉石好,何时相就看冥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铜质的笙磬在东阶上清脆响起,黄色的酒液在玉瓒中缓缓流动。
这样的音乐和美酒,近在家门却难得一见,年老后还有谁能共享我的胸怀。
北方幽燕之地的遗憾,需要我来收拾,孔孟的深奥教诲,我要坚持到底。
我有一处精舍,环境优美,泉水岩石相伴,不知何时能与你共赏归隐生活,如同仰望飞鸿

注释

笙磬:古代的乐器,用于祭祀或演奏。
阼阶:古代庙堂前东边的台阶,表示尊贵的位置。
穆穆:庄重、肃穆。
黄流:泛指美酒。
门阑:门限,这里指家门。
襟抱:胸怀,情感。
幽燕:古地名,指今北京、河北一带。
遗恨:未了的心愿或遗憾。
孔孟:孔子和孟子,儒家代表人物。
精舍:精致的小屋,常指学者的居所。
冥鸿:高飞的鸿雁,象征隐逸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送子婿林申甫还侍》,以笙磬和黄流玉瓒的意象描绘了庄重的送别场景,表达了对子婿的期望和对友情的感慨。首句“锵锵笙磬阼阶东”以乐器声起,象征着礼仪与雅致,暗示着送别的仪式感;“穆穆黄流玉瓒中”则描绘了酒器中的美酒,增添了离别的温馨气氛。

诗人感慨“近在门阑无此称”,意指这样的送别场面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表达了对子婿才华的赞赏和对他即将离去的不舍。“老来襟抱更谁同”则流露出诗人晚年的孤独,期待有知音能理解他的心境。接着,“幽燕遗恨须收第,孔孟微言要忍穷”寄寓了对子婿的教诲,希望他能牢记历史教训,坚持儒家的道德理念,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韧不拔。

最后,诗人以“精舍一区泉石好,何时相就看冥鸿”祝愿子婿在新的环境中能享受宁静的读书生活,期待有一天能一同欣赏自然的美景,共享清闲时光。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送别的离愁,又有对后辈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长溪高国楹从学朱元晦

洛学今无恙,东南属此翁。

从游虽已晚,趣向竟谁同。

一第收良易,遗经语未终。

归期定何日,我欲叩新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卢郎中国华赴闽宪

相望千里马牛风,联事湖湘各已翁。

造次便呼儿女见,绸缪略与弟兄同。

百年又是梅花发,万事何如荔子红。

欲附使轺嗟不及,却怜身在俊躔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四明方伯起

世事关分合,人情看短长。

君应愁富贵,人已畏文章。

伫立亲双鬓,追随客累觞。

未知归定否,吾亦爱吾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四明汪文子

文盛经生少,官轻举子繁。

谁能堪远役,相与及微言。

残冻留春雨,新愁起夜樽。

斯文吾不敢,短句送归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