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竹轩为东吴吕氏作

幽人结交异凡俗,平生爱此潇湘绿。

醉日移栽閒地遍,炎天坐倚清风足。

岂同踏雪觅寒梅,不似休官为黄菊。

天际期看彩凤下,溪清或见苍龙浴。

我昔閒居大庾南,手执遗经向空谷。

幽怀独与此君期,肯使春花乱吟目。

风度年来久暌别,世情日见多翻覆。

劲节不渝终比石,清标言念温如玉。

知君有意结岁寒,嗟我无端动心曲。

何当骑马造斯轩,更为狂歌继淇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与竹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诗人对这种关系的赞美和向往。诗中通过“幽人”、“潇湘绿”、“彩凤”、“苍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意境。

首句“幽人结交异凡俗”,点明了诗的主题——隐逸之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接着,“平生爱此潇湘绿”进一步强调了隐士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尤其是对竹林的钟情。“醉日移栽闲地遍,炎天坐倚清风足”描绘了隐士在竹林中的自在生活,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炎热难耐,都能找到与竹子相伴的乐趣。

“岂同踏雪觅寒梅,不似休官为黄菊”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竹子与梅花、菊花进行比较,突出了竹子四季常青、坚韧不拔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格的赞赏。

“天际期看彩凤下,溪清或见苍龙浴”则以神话传说中的彩凤和苍龙,象征竹子的吉祥与尊贵,进一步提升了竹子的形象。

“我昔闲居大庾南,手执遗经向空谷”回忆了诗人自己过去的生活,与竹子的相遇仿佛是命中注定。“幽怀独与此君期,肯使春花乱吟目”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情厚谊,即使面对繁花似锦,也难以转移对竹子的爱慕之情。

“风度年来久暌别,世情日见多翻覆”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而“劲节不渝终比石,清标言念温如玉”则赞美了竹子坚韧不屈、高洁如玉的品质,与诗人内心的坚守相呼应。

最后,“知君有意结岁寒,嗟我无端动心曲”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深敬仰和向往,希望与竹子结缘,共同度过岁月的寒暑。“何当骑马造斯轩,更为狂歌继淇澳”则是诗人对未来与竹子相聚的期待,希望能够像古代诗人那样,在竹林中放声高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收录诗词(52)

陈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松轩为曾处士作

傍山带流卜幽居,虬松偃蹇环轩除。

人间六月暑气无,天风尽日鸣笙竽。

幽人清姿此璠玙,朅来松间随所如。

开轩时还读我书,水光山色满座隅。

兴来歌诗聊自娱,意态蔼蔼春云舒。

轩中景象何清虚,栖迟偃仰乐有馀。

但恐当路闻清誉,日边有使来轺车。

君当出应明时需,憣然就道无踌躇。

形式: 古风

罗浮高

罗浮山高高,莫知其纪极。

矗然以孤峙,去天才咫尺。

云霞变态不可名,掩映长留万古青。

势侔五岳通勾曲,四远相望如在目。

潜蒸二气作甘霖,万物沾濡生意足。

三千六百丈,四百十二峰。

鸟飞尚不过,兽迹岂能穷。

专奇擅胜夺神力,巧成妙设亏天工。

我曾试一登,绝顶凌天风。

彼沧溟之深若停潦,诸山俯视犹蚁封。

罗浮山,镇兹东南何崔嵬。

罗山止其所,浮山海上来。

罗耶浮耶终莫辨,荒唐流说谁亲见。

轩辕遗迹已成空,葛洪丹灶封苔藓。

但见石楼隐隐势若仙,铁桥斗绝难夤缘。

瀑布垂流三千仞,湖波直与海潮连。

璇房七十二,玲珑曲折天然异。

亚虎巡山不咥人,越鸡五距飞还止。

罗浮之山足游娱,有林可樵溪可渔。

羡君住近山之麓,襟带云霞水竹居。

良田负郭课僮耕,既看东作又西成。

得禾酿作酒如渑,颓然醉倒复还醒。

推窗便对罗浮青,白云英英水泠泠。

云英英以怡情,水泠泠以濯缨。

随取而足,其谁与争。

罗浮之山,钟灵孕秀,不在君身在君后。

凤毛已见薄青云,事业终当媲古人。

乡园南望九千里,为忆罗浮歌送君。

形式: 古风

湖山春意图

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

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

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

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

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

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

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

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

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

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

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

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

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

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

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

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形式: 古风

过梅关

未识梅关路,今朝应马行。

祠存贤相泽,亭勒福泉名。

古寺藏林影,清猿出洞声。

亲庭殊未远,回首不胜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