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高

罗浮山高高,莫知其纪极。

矗然以孤峙,去天才咫尺。

云霞变态不可名,掩映长留万古青。

势侔五岳通勾曲,四远相望如在目。

潜蒸二气作甘霖,万物沾濡生意足。

三千六百丈,四百十二峰。

鸟飞尚不过,兽迹岂能穷。

专奇擅胜夺神力,巧成妙设亏天工。

我曾试一登,绝顶凌天风。

彼沧溟之深若停潦,诸山俯视犹蚁封。

罗浮山,镇兹东南何崔嵬。

罗山止其所,浮山海上来。

罗耶浮耶终莫辨,荒唐流说谁亲见。

轩辕遗迹已成空,葛洪丹灶封苔藓。

但见石楼隐隐势若仙,铁桥斗绝难夤缘。

瀑布垂流三千仞,湖波直与海潮连。

璇房七十二,玲珑曲折天然异。

亚虎巡山不咥人,越鸡五距飞还止。

罗浮之山足游娱,有林可樵溪可渔。

羡君住近山之麓,襟带云霞水竹居。

良田负郭课僮耕,既看东作又西成。

得禾酿作酒如渑,颓然醉倒复还醒。

推窗便对罗浮青,白云英英水泠泠。

云英英以怡情,水泠泠以濯缨。

随取而足,其谁与争。

罗浮之山,钟灵孕秀,不在君身在君后。

凤毛已见薄青云,事业终当媲古人。

乡园南望九千里,为忆罗浮歌送君。

形式: 古风

鉴赏

《罗浮高》是明代诗人陈政所作的一首赞美罗浮山的诗。此诗描绘了罗浮山的雄伟壮观,以及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罗浮山的高耸、云雾缭绕、四季变换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诗的开头描述了罗浮山的地理位置和高度,接着赞美其云雾变幻无穷,四季常青,仿佛与天相连。随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罗浮山的地理特征,如其与五岳、勾曲山的相似之处,以及其产生的甘霖对万物的滋养作用。诗中还提到了罗浮山的奇特地形,如石楼、铁桥、瀑布等,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描写登山的感受,以及站在山顶时对周围景色的观察。诗人形容大海仿佛停滞不动,群山在脚下显得如同蚂蚁般渺小。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罗浮山作为东南地区地标性山脉的赞叹,并提及了古代传说中的轩辕遗迹和葛洪炼丹的故事,增添了诗的历史文化气息。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居住在罗浮山脚下的居民生活的向往,包括农耕、渔业、酿酒等日常活动,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诗中还提到,罗浮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孕育了人才,预示着未来会有更多杰出人物涌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2)

陈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湖山春意图

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

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

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

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

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

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

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

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

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

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

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

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

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

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

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

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形式: 古风

过梅关

未识梅关路,今朝应马行。

祠存贤相泽,亭勒福泉名。

古寺藏林影,清猿出洞声。

亲庭殊未远,回首不胜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云崖为同邑李生作

峭壁缘云上,心清云亦閒。

山光浓淡处,树色有无间。

扫石延僧话,开笼待鹤还。

何时经故里,弭节共跻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赠郑璧润钱唐训导

圣主崇文教,儒官简俊才。

日边鸣铎去,秋尽讲帷开。

化雨舒桃李,光风被草莱。

题诗思令弟,凭雁寄金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