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涑水崖碑半绿苔,春游谁向此山来。
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晚景图。"涑水崖碑半绿苔",表明诗人所在之地有一处古老的崖壁,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可能是某个历史人物留下的痕迹。"春游谁向此山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过往游子们曾经到访此山的怀念和好奇。
接着,"晚烟深处蒲牢响",这里的“晚烟”指的是傍晚时分逐渐弥漫的云雾,而“蒲牢”则是一种古代用来标定船只位置的工具。这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远方传来的、模糊不清的声音,让人联想到水边的某种活动或生活情景。
最后,“僧自城中应供回”,这句话则描绘了一位僧侣从城中返回寺庙的情形。"应供"可能是指僧侣按时返回以参与晚上的宗教仪式或是日常的饮食供应。这不仅展示了僧侣严守清规的生活方式,也间接反映出诗人对于静谧、有序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院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不详
如簧巧啭最高枝,苑树青归万缕丝。
玉辇不来春又老,声声诉与落花知。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边分草色,鹤惊碎玉啄阑干。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墙人语近甘园。
南山游遍分归路,半入钱唐半暗门。
避暑人归自冷泉,步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旋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