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写金刚经与王正道正道与朱少章复以诗来辄次二公韵(其一)次正道韵

平生幸识系珠衣,穷走他乡未得归。

有客为传祗树法,此心便息汉阴机。

百千三昩一门入,四十九年诸事非。

寄与香山老居士,要凭二义发馀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金初时期宇文虚中所作,名为《予写金刚经与王正道正道与朱少章复以诗来辄次二公韵(其一)次正道韵》。宇文虚中在诗中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句“平生幸识系珠衣”,宇文虚中自述一生有幸认识到佛法的珍贵,如同珍视珍珠般宝贵。接着,“穷走他乡未得归”一句,透露出诗人虽四处奔波,但内心仍渴望回归佛法的怀抱,寻找心灵的归宿。

“有客为传祗树法,此心便息汉阴机。”宇文虚中通过他人传递佛法,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平静,仿佛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之所。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典故,暗示自己在佛法的引领下,心灵得以解脱。

“百千三昩一门入,四十九年诸事非。”宇文虚中进一步阐述了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表示自己在修行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转变和觉悟,最终达到了内心的清净。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认为过去的种种事情都已不再是问题。

最后,“寄与香山老居士,要凭二义发馀辉。”宇文虚中将这首诗赠给香山老居士,并希望以此诗作为媒介,传达佛法的智慧与光辉。这里的“香山老居士”可能是指一位高僧或有修为的长者,宇文虚中希望通过这首诗,让佛法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宇文虚中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深刻体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佛法能惠及更多人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56)

宇文虚中(宋末金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朝爱国大臣、诗人。初名黄中,宋徽宗亲改其名为虚中,别号龙溪居士。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南宋时出使金国被扣,被迫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并被尊为“国师”,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

  • 字:叔通
  • 籍贯:成都广都(今成都双流)
  • 生卒年:1079~1146

相关古诗词

予写金刚经与王正道正道与朱少章复以诗来辄次二公韵(其二)次少章韵

前世曾为粥饭僧,此生随处且腾腾。

经中因认人我相,教外都忘大小乘。

写去欲云居士颂,信来如续祖师灯。

他年辱赠茅庵句,谁谓因缘昔未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郊居

芒屦松冠野外装,茶铛药灶静中忙。

含风荇逐波纹展,著雨花连土气香。

停策仰檐朝觅句,披襟穿树晚追凉。

蓬蒿似欲荒三径,疏懒谁知意更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岁寒堂

洞户延清吹,庭除贮绿阴。

不随风月媚,肯受雪霜侵。

润入珠泉爽,声传玉帐深。

主人留胜赏,同此岁寒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重阳旅中偶记二十年前二诗因而有作

旧日重阳厌旅装,而今身世更悲凉。

愁添白发先春雪,泪著黄花助晚霜。

客馆病馀红日短,家山信断碧云长。

故人不恨村醪薄,乘兴能来共一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