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八)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

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

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

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车马路,儿童泣。

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

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其八》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郑舜举郎中应召赴京的壮志与离愁的深深感慨。词的上片以湖海生涯比喻友人的豪情壮志,称赞他既有如戟的威猛,又深得君王器重,制定出太平之策。接着描绘了友人即将率领大军北上,仿佛凤凰飞诏般受命于天,催促他急速前往。

下片转而写到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儿童的哭泣和风雨交加的环境渲染出凄凉氛围。野梅官柳在东风中摇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也暗示了离别的哀伤。词人劝告友人不必过于留恋过去欢聚的时光,眼前的松竹已失去往日的生机,反映出离别带来的黯然。最后,词人以“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收束,表达出对离愁的无奈和借酒消愁的苦涩。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又有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辛弃疾豪放词风中的细腻情感。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呈茂中,前章记兼济仓事

我对君侯,长怪见、两眉阴德。

更长梦、玉皇金阙,姓名仙籍。

旧岁炊烟浑欲断,被公扶起千人活。

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溪左右,山南北。

花远近,云朝夕。看风流杖屦,苍髯如戟。

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

劝人间、且住五千年,如金石。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九)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馀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七)江行和杨济翁韵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三)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