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俗二首(其二)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每家每户都挂着秦国的法律条文,家中事务常常求助于越地的巫师。
他们不允许像獭祭般奢侈浪费,只允许适度放养猪只。
用细小的鱼饵引诱大鱼,寻找可以制服猛兽的符咒。
贾谊同时处理人间和鬼神之事,他不相信世间有炼丹的洪炉能长生不老。

注释

户尽:每家每户。
悬:挂着。
秦网:秦国的法律条文。
事越巫:求助于越地的巫师。
獭祭:比喻过度奢侈。
纵猪都:适度放养猪只。
点对:引诱。
连鳌饵:细小的鱼饵。
搜求:寻找。
缚虎符:制服猛兽的符咒。
贾生:指贾谊,古代贤臣。
兼事鬼:同时处理鬼神之事。
洪炉:炼丹的洪炉,象征长生不老。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和异族风俗的诗,由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诗中通过对比汉族与秦人(可能指的是唐代边疆地区的某个民族)的习俗,展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居民生活的画面,他们的房屋都悬挂着捕捉鸟兽的网,而家庭中则充斥着对越巫神的崇拜和祭祀活动。这里的“秦网”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捕鱼或猎取野生动物的工具,体现了边塞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事越巫”则揭示了他们对于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之心,通过巫术来与神灵沟通。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这两句进一步对比了汉族与秦人的祭祀习俗。“獭”是一种野生动物,而“纵猪”则可能指的是放牧的家猪。这里表明,秦人并没有像汉族那样举行獭祭,只是在特定时刻放养家猪。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这两句描写了边塞地区居民生活中的另一面,他们不仅要狩猎生计,还要防范猛兽的侵袭。“点对”可能是指精确地标记猎物,“连鳌饵”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捕鱼工具或方法。而“搜求缚虎符”则表现了他们对于安全的渴望,寻找能够驯服猛虎的符咒。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最后两句诗转向了对传说中人物贾生的描绘,他不仅与人交往,还与鬼魂打交道,却并不相信世间有着能够炼制仙丹的洪炉。这可能是对边塞地区盛行巫术和神秘主义的一种反映,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这些超自然现象持有一定的质疑态度。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汉族与秦人在生活习俗、信仰体系上的差异,同时也展现了李商隐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文化洞察力。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当句有对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乾。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难折,若比阳春意未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曲池

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

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张盖欲判江滟滟,回头更望柳丝丝。

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朱槿花二首(其一)

莲后红何患,梅先白莫誇。

才飞建章火,又落赤城霞。

不卷锦步障,未登油壁车。

日西相对罢,休浣向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