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赤日涸大江,家家泣禾黍。
如何千峰云,不作千峰雨。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江河干涸,农田受旱,百姓哀伤的情景。诗人以“赤日”形容烈日之炽热,“涸大江”则展现了江水干涸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干旱的严重程度。接着,“家家泣禾黍”一句,直接点明了百姓因农田受旱而痛苦的心情,通过“泣”字,生动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后两句“如何千峰云,不作千峰雨”,诗人提出了疑问,为何在山峰之上聚集的云朵,却不能化为雨水滋润大地?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和对雨水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特定环境下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自然现象的思考。
不详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百花耀朝日,日中常五色。
君看向日者,唯有葵心赤。
清风下沧洲,泠然六月秋。
错疑白石走,乃是夜行鸥。
山前摘松子,山头拾桂花。
月明闻玉笛,秋色在谁家。
幽人夜不眠,松下倚寒石。
秋月落江潭,千里堪空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