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比崇兰与桃李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不随波逐流精神的赞美。前两句“崇兰处深谷,绿叶凌朝阳”,描绘了崇兰生长在幽深山谷中,绿叶在朝阳下显得生机勃勃,象征着高洁之士虽处僻静之地,却依然保持其高雅的品格。接着,“回风一披拂,百里传芬芳”则展现了崇兰虽处于深谷,但其香气能远播百里,比喻高尚品德的影响力深远。
后四句“惜哉丛林下,无人知国香。烨烨桃李树,托根歧路傍”,通过将崇兰与桃李进行对比,强调了崇兰虽不显眼,却拥有真正的国香,而桃李虽然繁花似锦,却只能在歧路上生长,暗示了社会上一些人追求表面的繁华,而忽视了内在的真正价值。最后,“飞花落闺闼,弄影临华堂。讵以盛衰故,易此贞素常”进一步阐述了崇兰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其本质,即使在闺房或华堂中,其贞洁朴素的本性也不会改变,以此赞扬了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
最后一句“不见西山老,食薇终首阳”引用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诗中的主题——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和纯洁的心灵,不为世俗所动摇。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的向往和对不屈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