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寓怀十二首(其五)》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诗中描绘了一株独立于山巅的孤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松树的高大与坚韧。首句“亭亭孤松树,托根徂徕颠”以“亭亭”形容松树的挺拔姿态,而“徂徕颠”则点明了松树生长的环境之险峻。接着,“高枝翳白日,曲干临回川”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高大与气势,高耸的枝干遮蔽了阳光,弯曲的树干俯瞰着蜿蜒的河流。
随后,“女萝蔚蒙笼,风雷岌相缠”两句通过描写松树周围的植被和自然环境,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命力。女萝(一种地衣植物)在松树周围茂盛生长,与松树形成了和谐共生的景象。而“风雷岌相缠”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动态与力量,展现了松树在风雨中的坚韧不拔。
最后,“岂无明堂用,物性贵自然”两句表达了对松树自然属性的尊重与赞美。即使松树没有被用于建造殿堂,但其自然生长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而“一为匠石顾,斤斧成灾患”则通过假设,强调了人为干预对自然美的破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何如邓林下,寂寞全天年”则是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希望松树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自由生长,度过完整的一生。整首诗通过对孤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