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倅蒙庵郑公卒于位记岁在丁丑与仆有交承之契方来自镇西而仆亦自安丰往邂逅于合肥驿中获为三日之款所谈无非周易太玄老庄之书开警蒙昧多矣公平生学佛行一着端的不昧所谓毫发无遗恨者仆老矣请从其后而为净土之游似不晚也作是诗以吊之(其二)

东晋陶元亮,西京董仲舒。

高风敦薄俗,妙论见遗书。

水石伤新窆,松篁惨旧庐。

楞伽今在否,此道发明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东晋时期有陶渊明,西汉名臣董仲舒。
高尚的风范能淳化风俗,深刻的见解体现在他的遗著中。
山水哀悼着新近下葬的人,松竹使旧居显得凄凉。
楞伽经是否还在?这古老的智慧起初是如何被阐明的呢?

注释

东晋:指中国历史上的东晋朝代。
陶元亮:即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西京:古代对长安(今西安)的称呼,这里指西汉首都。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政治家。
高风:高尚的品格或风范。
敦薄俗:淳厚风俗,敦厚朴实的风气。
妙论:精妙的理论或见解。
遗书:遗留下来的著作。
水石:象征哀悼和怀念。
新窆:新近埋葬,新坟。
松篁:松树和竹子,常用于表达哀思。
惨旧庐:凄凉的旧居。
楞伽:佛教经典《楞伽经》的简称。
今在否:现在还存在吗?。
此道:这里指的可能是佛教教义或某种哲理。
发明初:最初阐明或发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郑公在任上去世的情景,通过对古人陶元亮、董仲舒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风范和深邃学问的赞美。诗中“水石伤新窆,松篁惨旧庐”写出了自然界对于逝者的哀悼,以及时光流转对物象的侵蚀。

接着,“楞伽今在否,此道发明初”一句,则是对佛教经典《楞伽经》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郑公学佛之行、保持清净心态的肯定。整首诗不仅是在吊唁逝者,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的展示。

王之道作为宋代诗人,以此诗展现了他对于前辈之尊崇,以及对生命流转与精神世界的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历阳寄定城尉彦逢弟

故园鹎鵊久催耕,休恋公田秫与粳。

别恨久随黄耳去,归心应望白云生。

干戈丛里三书考,春夏交来几闭城。

我亦蓝田负丞者,相从何日赋渊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太湖呈邵公晋沈元吉

半月江湖上,晚来方得风。

挂帆谁共快,到岸偶相逢。

可是过从旧,都缘臭味同。

长亭一樽茗,亲厚意何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长至和魏公达

半夜迎长坐候明,眼看初日屋山平。

诗豪不共年俱长,鬓雪惟应老自生。

得酒人情何太喜,犯寒春色不多争。

老农相庆无它语,尽道冬晴好趁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