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和魏公达

半夜迎长坐候明,眼看初日屋山平。

诗豪不共年俱长,鬓雪惟应老自生。

得酒人情何太喜,犯寒春色不多争。

老农相庆无它语,尽道冬晴好趁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深夜中等待黎明的到来,眼见太阳升起,屋后的山峦变得平坦。
诗人的豪情并不随岁月增长而衰退,只有白发越来越多,自然生成。
得到美酒的人心情为何如此欢喜,冒着春寒欣赏景色也不愿错过。
老农们相互庆祝没有别的言语,只说冬日晴朗正好适合耕田。

注释

半夜:深夜。
长坐:长时间坐着。
明:黎明。
诗豪:诗人的豪情。
俱长:一起增长。
鬓雪:白发。
得酒:得到美酒。
人情:人的心情。
太喜:过于欢喜。
犯寒:冒着寒冷。
春色:春天的景色。
多争:不愿错过。
老农:老农。
相庆:相互庆祝。
无它语:没有其他话语。
冬晴:冬日晴天。
趁耕:适合耕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岁末农人期待新年到来的景象。诗人在半夜就起来,坐着等待天亮,看见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屋脊和山峰,一切看似平常却充满了希望。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于新生活、新气息的渴望与期待。

“诗豪不共年俱长,鬓雪惟应老自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自称为“诗豪”,说明他是有才华的人,但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岁月带来的衰老,只能任由头发变白,接受自然规律。

“得酒人情何太喜,犯寒春色不多争。”在这个节气中,人们通过饮酒来表达彼此的情谊,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是非常令人快乐的。同时,诗人也提到“犯寒”,可能是在描述初春时节,天气回暖但依旧带有寒意,不需要过多争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豁达态度。

最后两句“老农相庆无它语,尽道冬晴好趁耕。”则描绘了一幅老农们互相庆贺的画面。他们没有复杂的话语,只是简单地表达对天气的赞美,并认为这样的冬日晴朗非常适合进行耕作。这两句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农人对于土地和劳动的热爱,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对平凡而又充实生活的一种歌颂。它不仅描绘了人们对于新生的期待,同时也表现了面对时光流逝、自然变化时,人的豁达与接受。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东灵鹫

松盖雨还偃,云扉风自关。

纵横两溪水,高下万重山。

入室三弹指,临渊一点颜。

悬知少来往,石笋绿苔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代人上段拂参政

玉牒书成已六年,东游曾记此周旋。

千龄令庆亨嘉会,二府新分造化权。

咫尺云天依日月,斯须霖雨浃山川。

应怜汨没尘埃者,白发青衫走道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冬夜对月怀彦逢弟

荒庭寒有月,穷巷静无声。

坐想积年别,遥同今夕明。

蹉跎前进士,憔悴老书生。

短棹归来好,边城久偃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对雪和马大卿

投分江梅亦太清,寻盟风絮却多情。

势先泽腹归冰鉴,气迫毫尖入管城。

吏部梦踰秦岭去,将军来作蔡州行。

拥炉令我思前躅,策蹇高吟愧孟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