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元宵

升平似旧。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

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火城灯市争辉照。

谁撒□、满空星斗。玉箫声里,金莲影下,月明如昼。

知否。良辰美景,□丰岁乐国,从来希有。

坐上两贤,白玉为山联翩秀。笙歌一片围红袖。

切莫遣、铜壶催漏。杯行且与邦人,共开笑口。

形式: 词牌: 绛都春

翻译

社会安定如昔。正值元宵佳节,在微寒的夜晚。
车马喧闹,万家灯火,香气透过帘幕。城市灯火璀璨,争辉夺目。
是谁撒落了满天星斗。在玉箫声中,莲花灯下,月光皎洁如白天。
你可知道,这美好的时刻,丰收之年和欢乐的国家,实属罕见。
宴席上有两位贤才,风采出众,犹如白玉山峰。笙歌环绕,红袖翩翩。
千万不要让铜壶漏壶声催促时间。让我们举杯,与众人共享欢乐,笑容满面。

注释

升平:社会安宁,太平盛世。
锦里:繁华的街市。
元夕:元宵节之夜。
轮蹄:车马的轮子和马蹄。
帘帷:窗帘或帷幕。
火城灯市:形容城市的繁华灯火。
星斗:星星。
玉箫:玉制的箫,乐器。
金莲:莲花灯。
铜壶催漏: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
邦人:国人,百姓。

鉴赏

这首宋词《绛都春·元宵》是京镗所作,描绘了宋代元宵节的繁华景象。词的上片以“升平似旧”起笔,赞美了节日的安宁和谐,如同往昔般热闹。"锦里元夕"点出地点和时间,"轻寒时候"则增添了节日的微凉气息。接下来通过“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等描绘了街市的繁华和家家户户的喜庆氛围,灯火辉煌,香气四溢。

“火城灯市争辉照”进一步渲染了元宵夜的壮观,而“谁撒□、满空星斗”则运用比喻,将繁星比作洒落的灯火,形象生动。在玉箫声中,莲花灯下,月光皎洁,如同白昼,营造出明亮而祥和的夜晚。

下片转入对节日意义的感慨,“良辰美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丰岁乐国”则寓意着丰收和国家安宁。词人称赞这样的佳节和盛世难得一见。“坐上两贤”描绘了宴会上才子佳人的风采,笙歌环绕,红袖飘舞,欢乐洋溢。

最后,词人劝告众人尽情享受这欢乐时刻,不要让铜壶漏刻的计时声打扰了欢愉,要举杯畅饮,与百姓共享这份喜悦。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人对元宵佳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收录诗词(46)

京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中秋

试与姮娥语。问因何、年年此夜,月明如许。

万顷熔成银世界,是处玉壶风露。

又岂比、寻常三五。

变化乾坤同一色,觉星躔、斗柄皆回互。

须要我,共分付。平生脚踏红尘处。

漫纷纷、鸡虫厚薄,燕鸿来去。

只有婵娟多情在,依旧当时雅素。

空自叹、归心难住。

留取清光岷江畔,照扁舟、送我章江路。

频引满,莫匆遽。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满江红.次杨提刑韵

道骨仙风,合笞凤、鞭鸾归去。

底事为、三峨九顶,等闲留住。

揽辔聊施经济手,凝旒屡出褒嘉语。

算只今、人物更谁归,心如许。嗟我拙,才不武。

惭我陋,文非古。纵策迟鞭钝,也难追步。

虽喜故人逢异县,却嫌游子贪行路。

但著公、西掖北门中,相期处。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中秋邀茶漕二使者,不见月

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

谁料得、狂风作祟,浮云为孽。

孤负阑干凝望眼,不教宝鉴悬银阙。

但筵前、依旧舞腰斜,歌喉咽。

阴与霁,圆并缺,难指准,休分别。

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

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

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三)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

才近重阳,喜风露、酝成爽气。

应料有、悲秋情绪,澹妆慵试。

黄菊篱边开遍否,紫鸿塞外归来未。

但倚阑、高处望长空,无穷意。名利鼎,从渠沸。

穷达路,非人致。又何须咄咄,向空书字。

西风正好狂吹帽,庾尘那解关吾事。

纵嬉游、也不学山翁,如泥醉。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