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扁舟解缆。春满江南岸。灯火街头月正半。

客里年华又换。倚遍阑干影斜。行人回首天涯。

沙市桥南草色,章台寺里梅花。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清平乐》是明代词人杨慎所作,描绘了春天江南水乡的景色和游子的离愁别绪。"扁舟解缆"四字,形象地展现了船儿解开缆绳,准备启程的场景,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意。"春满江南岸"则点明了季节,江南的春天生机盎然,美景如画。

"灯火街头月正半",夜晚的城市灯火与半轮明月相映,营造出温馨而寂寥的氛围,暗示着词人身处异乡,面对繁华景象倍感孤独。"客里年华又换",表达出时光流转,词人在异乡又度过了一年,流露出对家乡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倚遍阑干影斜",词人独自倚靠栏杆,身影在夕阳下拉长,显示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行人回首天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乡之情,行人的回头一望,寓意着对未知远方的迷茫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两句"沙市桥南草色,章台寺里梅花"以景结情,通过沙市桥边青草的翠绿和章台寺内梅花的绽放,寄托了词人对故乡景物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无法回归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通过游子的视角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人生的无常之感。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雨中花.春寒

寒透水边沙际。暖在花心叶底。

扫雪楼台,收灯庭院,向晚朱门闭。

丝额画帘低拂地。舞袖弓鞋浑未试。

指冷金刀,香温翠被,懒剪宜春字。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西江月

紫塞朝朝烽火,青楼夜夜弦歌。一朝明月雁声多。

带得边愁无那。云阙九重阊阖,家山万里岷峨。

独愁乡思满蹉跎。梁甫狂吟谁和。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风入松.途中遇雪

梦回灯烬旅衾单。鸡唱五更寒。

一夜里、雪花飞遍,晓来时、千里漫漫。

野色遥连玉树,清光炯映银鞍。行人休道路歧难。

酒盏自须宽。一种风流堪画处,溪桥两两渔竿。

楼上笛声吹起,天涯梅蕊飘残。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押[寒]韵

点绛唇

雪暗江郊,小灯孤馆长宵半。真珠酒艳。

冻作红冰片。晓梦惊回,画角声初断。南枝畔。

梅花开遍。谁见春风面。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