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恂公

南屏不可见,岁晚得恂公。

辩笑潮难久,閒嫌云住空。

谁家纫落月,独起汲寒钟。

八十岁除夜,宁知塞漠风。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看不见南屏山了,年末时分遇到了恂公。
他的言谈机智如同潮水,难以持久停留;闲暇时又嫌云彩占据天空太过空荡。
不知是谁家在缝制月亮,独自起身去汲取寒冷的钟声。
在八十多岁的除夕夜晚,谁能料到会感受到边塞的寒风。

注释

南屏:指南方的山屏。
岁晚:年末。
恂公:指某位尊贵或德高望重的人。
辩笑:机智的言谈。
潮:比喻滔滔不绝的话语。
纫落月:缝制月亮,可能比喻编织或描绘月色。
汲寒钟:汲取寒冷的钟声,形容深夜听钟声。
八十岁:指年纪很大的时候。
宁知:怎能预料。
塞漠风:边塞的寒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的作品《寄恂公》,通过对南屏山的想象和对友人恂公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老友相聚的渴望。首句“南屏不可见”描绘了远方的南屏山在岁末时节显得遥远而不可及,暗含了对友人的牵挂。次句“岁晚得恂公”则直接点出与友人相见的不易,凸显友情的珍贵。

“辩笑潮难久”运用比喻,将朋友间的谈笑比作潮水,暗示欢乐时光的短暂,而“閒嫌云住空”则表达了对悠闲时光被空虚感取代的感慨。诗人想象家中有人独自在寒冷的夜晚纫制衣物,伴随的是远处传来的寒钟声,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

最后两句“八十岁除夜,宁知塞漠风”以除夕之夜为背景,八十岁的老友身处边塞,诗人不禁担忧他是否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暗含了对友人境遇的关心和对团聚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岁月沧桑的感慨。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寄昭德兄弟(其二)

甬东羁旅情何托,江北苍芒恨不收。

静夜橹声来枕上,犹疑身在木兰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寄琦公住小溪

穷塞岁暮怀,琦公实真侣。

恨此长城风,不送小溪雨。

梦断七十强,心留五字苦。

斯世何寂寥,无人称支许。

形式: 古风

晚日

晚日劝我行,我欲留晚日。

长途行不近,仆马有倦色。

人生为客多,谁解老一室。

果有桃源人,应遭渠笑叱。

形式: 古风

曹仁熙画水壁

夫子在川上,悠然叹所逝。

见逝不见水,身与水不二。

天维及地轴,去矣不可制。

日月徒劳劳,出入丈赤地。

莫言此身微,久围待经济。

或指波涛观,姑在蹄涔内。

后人不及门,有口安足议。

劣得蒙庄周,动与吕梁会。

肇公识前波,不共后波系。

庞公桥柱流,奔湍是谁事。

熟誇观涛者,八月吴侬戏。

瞪目不敢瞬,睫软蛟鼍噬。

多谢曹仁熙,笔端落妙意。

欲采甓社珠,于此观粲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