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帝学须君入,天游输我豪。
君方注老子,我自读离骚。
湖上春风好,山中夜月高。
山高君寄内,湖海我陶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开篇“帝学须君入,天游输我豪”两句,表达了对知识和修养的追求,以及个人对于自由精神世界的向往。“帝学”指的是皇家学府,是古代文化教育的最高机构,象征着最高的知识殿堂。诗人通过“须君入”表明了他人可能已经达到这个境界,而自己则在追求中。
接着,“天游输我豪”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天游”意味着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输我豪”则表达了一种英勇无畏、不甘平庸的心性。
中间两句,“君方注老子,我自读离骚”,诗人表明他人可能在研究《道德经》或其他道家经典,而自己则沉浸于屈原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都象征着对生命和宇宙深刻思考的结果。这种比较显示了诗人的个性和独特的精神追求。
最后,“湖上春风好,山中夜月高”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享受和内心的平静。“山高君寄内,湖海我陶陶”则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通过“山高君寄内”,诗人表明他人的精神寄托,而“我陶陶”则是自己对于湖海之美的彻底沉醉。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不详
神静何须卜,心閒即是仙。
芋煨牛粪火,瓢滴马鬃泉。
绿染春风柳,红匀晓露莲。
明朝晴景好,一棹尽平川。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
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山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
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语黄昏。
授钺天教锦故乡,公心泉石不旂常。
沙堤正自恐不免,野渡安能久退藏。
羡子白刘从绿野,顾予鸡犬愧旌阳。
衮衣会趁春风入,野服犹堪谒道傍。
殷勤来访别,去作子长游。
雪霁月清甚,天寒雁过不。
沙堤今相府,花苑古苏州。
归路梅花好,还来问白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