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令琴歌胡仁圃属

空斋昼静焚旃檀,古琴挂壁生清寒。

漆文虽作蛇腹断,酝酿开国元气神犹完。

凤池之中有遗字,乾德元年赵普制。

重修者谁张顺修,汉雯山人名同留。

吾闻太宗欲法文武增二弦,惜哉蔡裔所制今不传。

是时雅乐尚未定,此琴那独中和全。

何人试按和岘律,使与叉手之笛同清圆。

枯桐或是秦陇木,屋材之余琴材便。

饰徽不用瓜子金,十瓶或未来海壖。

想当炽炭烧肉后,应和靡玉声缠绵。

不然抛琴风雪夜,终读《论语》二十篇。

呜呼陈桥排闼功莫京,国家之事由书生。

誓书尾署臣普记,陛下不误谁所成。

弹之莫作《履霜操》,九原骨朽心难平。

君不闻中有痴儿,临死呜咽悲啼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钱泰吉的《赵中令琴歌》以赵普的古琴为引,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历史韵味的画面。诗人首先描述了琴室的清寂,焚烧旃檀的香气与古琴的冷寂形成对比,暗示着琴的古老与文化气息。接着,他提及琴身上的漆文虽有损坏,但其内在的元气依然完好,仿佛凝聚着开国的精髓。

诗人进一步追溯了琴的历史,提到赵普曾对琴进行过修缮,并提到了凤池中的遗字和乾德元年的制作者。他感叹宋太宗曾欲增弦以效仿文武之道,但蔡裔所制之琴已失传,反映出当时音乐未定的背景。诗人质疑这把琴是否仍保持中正和谐,期待有人能试弹以验证其音质。

诗人想象琴可能是用秦陇的枯桐制成,且装饰简朴,徽章非金瓜子,暗示其朴素无华。他还设想了琴在不同情境下的声音,如在炭火旁的温暖与在风雪之夜的凄凉,以及伴读《论语》的宁静。最后,诗人借琴表达了对赵普的敬意,提醒听者勿弹《履霜操》这样的悲凉曲调,因为赵普心中仍有未平之事,他的忠诚与哀痛仿佛透过琴声传递出来。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联想和细腻的描绘,将古琴与历史人物紧密相连,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感慨和对赵普事迹的缅怀。

收录诗词(12)

钱泰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得岱峰临安学舍书却寄

广文书到苦言贫,饥饿看山蒜发新。

食少花猪儿女瘦,规依白鹿学徒亲。

经师自古归儒者,《大雅》须教有替人。

莫倚官间无一事,但吟蝴蝶句通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闻岱峰将至以诗迎之用东坡喜刘景文至韵

十年晨夕相招呼,五年相望天一隅。

离情欲写不可写,往往匝月一字无。

君诗数寄未属和,闻敌而退惭非夫。

不虞君将涉我地,旗帜欲竖无人扶。

急修壁垒待强敌,挑战岂敢捋虎须。

去年病中君访我,观潮后时自笑迂。

吾侪谋事百未遂,敢云磨蝎如韩苏。

惟余狂熊老不改,嫫母自诧倾城妹。

当时同好各星散,握手犹得君与吾。

与君准备十日饮,我梦已落鸳鸯湖。

形式: 古风

闻衎石兄归郡城下榻学山兄乐寿堂赋呈四首末篇兼怀云寿兄武义(其一)

积雪明南窗,独坐忆远道。

大河冻行舟,何处赋春草。

忽传一纸书,开缄豁怀抱。

为言卸装初,乐事田园好。

上堂拜世母,慈颜幸未老。

家事咨长兄,连床度昏晓。

朅来犀角儿,去日犹襁褓。

咿唔共镫火,兄孙已聪了。

流光十五年,忽忽同过鸟。

暂辞京洛尘,且食江乡稻。

形式: 古风

闻衎石兄归郡城下榻学山兄乐寿堂赋呈四首末篇兼怀云寿兄武义(其二)

江乡迫岁俭,物价日腾踊。

义田分无多,况未薙荒茸。

几家典寒衣,籴米入斗甬。

一饱未终朝,饥肠已雷动。

即今眼中人,何术救决踵。

归装万卷书,美味逾嘉种。

心计删研桑,遗经述郑孔。

乐道久忘贫,萧然扫尘塕。

里党欢相依,出门无倥偬。

愿买田一双,耦耕傍先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