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道情二首(其一)

壮日苦曾惊岁月,长年都不惜光阴。

为学空门平等法,先齐老少死生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年轻时常常惊叹时光飞逝,多年以来都不珍惜每分每秒。
修行佛法寻求平等之道,首先要平等地看待老少和生死之事。

注释

壮日:指年轻力壮的时候。
苦曾:曾经深深地感到。
长年:漫长的岁月。
都不惜:都不懂得珍惜。
空门:佛教的别称,指佛教徒修行的境界。
平等法:佛教中指对待一切众生无分别的教法。
先齐:首先做到平等对待。
老少:老年人和年轻人。
死生心:对死亡和生存的态度。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时期所作,名为《岁暮道情二首》之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的感慨和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壮日苦曾惊岁月”一句,通过“壮日”的提醒,让读者意识到青年时代的宝贵与有限,同时“苦曾惊”表现出对往昔时光迅速流逝的痛心和惊觉。"岁月"则是时间的象征,这里指代的是年华的流逝。

“长年都不惜光阴”这句,表明诗人对于时间的珍视,对于未来日子的不舍昼夜。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强调了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而在后两句中,“为学空门平等法”则是说诗人为了追求知识和智慧,不辞辛劳地进入“空门”,即僧院或书房,以求得平等的修行方法。这里的“平等法”有广泛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对知识、道德的平等追求,也可以是佛教中的平等观念。

最后一句“先齐老少死生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终极的思考,无论是年迈之人还是年轻之辈,面对死亡都应持有平和的心态。这不仅仅是对于生命消长的接受,更体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胸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终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观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岁暮道情二首(其二)

半故青衫半白头,雪风吹面上江楼。

禅功自见无人觉,合是愁时亦不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戏礼经老僧

香火一炉灯一盏,白头夜礼佛名经。

何年饮著声闻酒,直到如今醉未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戏问山石榴

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

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戏问牛司徒

抖擞尘缨捋白须,半酣扶起问司徒。

不知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