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帷露纤指。
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
不知何处学新声,曲曲弹来未睹名。
应是石家金谷里,流传未满洛阳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场景,诗人独自坐在灯光下,手中调弄着筝(一种古代弦乐器)。罗帷低垂,手指在筝弦上轻轻滑动,营造出一幅温馨雅致的画面。诗中的“朱弦”和“玉柱”分别指筝的弦线和筝的按键,这里用来形容声音连绵而又有层次。每一次弹奏都不同,但又相互呼应,形成一幅美妙的音乐图景。
诗人提及不知从何处学得这新的声调,却能弹奏出如此美丽动听的旋律,这表明了诗人对音乐的赞赏和渴望。最后两句“应是石家金谷里,流传未满洛阳城”则暗示这首曲可能源自石崇之类的名门世族,但在当时的洛阳城中尚未广为人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也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艺术为伴的高雅生活态度。
不详
日暮裁缝歇,深嫌气力微。
才能收箧笥,懒起下帘帷。
怨坐空然烛,愁眠不解衣。
昨来频梦见,夫婿莫应知。
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
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
君是烟霄折桂身,圣朝方切用儒珍。
正堪西上文场战,空向途中泥妇人。
春来引步暂寻游,愁见风光倚寺楼。
正好开怀对烟月,双眉不觉自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