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

辙迹光西崦,勋庸纪北燕。

何如万方会,颂德九门前。

灼灼临黄道,迢迢入紫烟。

仙盘正下露,高柱欲承天。

山类丛云起,珠疑大火悬。

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

帝泽倾尧酒,宸歌掩舜弦。

欣逢下生日,还睹上皇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车辙的光芒照耀在西方的山峦,北燕之地记录着功勋的篇章。
哪里比得过万民聚集的盛况,颂扬美德在皇宫门前回响。
明亮的光芒直射黄道,远远延伸进入紫色的云烟。
仙人的玉盘下滴落露珠,高耸的柱子仿佛要托举苍天。
山峦如同丛云涌动,明珠般的星辰似大火悬挂天边。
声音流传,尘世化为劫难,功德深厚,如同大海变田。
皇帝的恩泽如尧帝的美酒,宫中的歌声盖过了舜的琴弦。
欣喜于今日圣君诞辰,又目睹上古帝王的盛世年华。

注释

辙迹:车辙的痕迹。
光:光芒。
崦:山峦。
勋庸:功勋。
纪:记录。
北燕:北方地区。
何如:哪里比得过。
万方:各地民众。
会:聚集。
颂德:颂扬美德。
黄道:太阳运行的轨迹。
紫烟:紫色的云雾。
仙盘:神话中的玉盘。
露:露珠。
承天:托举天空。
山类:山峦像。
丛云:层层叠叠的云。
珠:明珠。
大火:星辰。
声流:声音流传。
尘作劫:尘世化为劫难。
业固:功德深厚。
帝泽:皇帝的恩泽。
尧酒:尧帝的美酒。
宸歌:宫廷的歌声。
舜弦:舜的琴弦。
下生日:圣君诞辰。
上皇年:上古帝王的盛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名为《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描述一场盛大的宴会或庆典活动。在这里,我们不重复整首诗,而是对其艺术特色进行鉴赏。

首先,从语言风格来看,李峤的这首诗采用了豪放、华丽的词汇,如“辙迹光西崦”、“勋庸纪北燕”等,给人以雄浑壮观的感觉。这些字眼不仅描绘出场景的宏大,也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气魄。

其次,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仙盘正下露”、“珠疑大火悬”等,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临其境。这些形象的运用,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想象力,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再看诗中的节奏和韵律,李峤巧妙地运用了平仄声调,使得诗行读起来既有流畅感,又不失抑扬顿挫之美。如“灼灼临黄道”、“迢迢入紫烟”等,平仄交替,音韵和谐。

最后,从主题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写宴会的盛况,表达了对皇帝恩泽的颂扬之情,以及对国家太平盛世的美好祝愿。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也体现了诗人作为臣子的忠诚和乐观。

综上所述,这首诗在艺术造诣、意象塑造以及主题表达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是一首集豪放与典雅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213)

李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字:巨山
  •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 生卒年:644~713

相关古诗词

奉和杜员外扈从教阅

杪冬严杀气,穷纪送颓光。

薄狩三农隙,大阅五戎场。

菜田初起烧,兰野正开防。

夹岸虹旗转,分朋兽罟张。

燕弧带晓月,吴剑动秋霜。

原启前禽路,山萦后骑行。

云区坠日羽,星苑毙天狼。

礼振军容肃,威宣武节扬。

神心体殷祝,灵兆叶姬祥。

幸陪仙驾末,欣采翰林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故台苍颉里,新邑紫泉居。

岁在开金寺,时来降玉舆。

龙形虽近刹,鸟迹尚留书。

竹是蒸青外,池仍点墨馀。

天文光圣草,宝思合真如。

谬奉千龄日,欣陪十地初。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

雁沼开香域,鹦林降綵旃。

还窥图凤宇,更坐跃龙川。

桂舆朝群辟,兰宫列四禅。

半空银阁断,分砌宝绳连。

甘雨苏燋泽,慈云动沛篇。

独惭贤作砺,空喜福成田。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旧宫贤相筑,新苑圣君来。

运改城隍变,年深栋宇摧。

后池无复水,前殿久成灰。

莫辨祈风观,空传承露杯。

宸心千载合,睿律九韶开。

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