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霜落风高欲下迟,水田无食苦长饥。
上林莫道归飞早,今日江南异昔时。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败荷与鸿雁共存的画面,充满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变迁之感。
首句“霜落风高欲下迟”,霜降已过,寒风凛冽,大雁似乎在犹豫是否要启程南迁,营造出一种秋末冬初的肃杀氛围。接着,“水田无食苦长饥”一句,揭示了大雁在水田中觅食的艰难,表现了自然界生物生存的不易。
“上林莫道归飞早”,上林苑是古代皇家园林,这里以“上林”象征理想的栖息地。诗人在此处提醒读者,不要以为大雁南飞太早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暗含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有时候,看似不顺的开始,却可能是通往更美好未来的起点。
最后一句“今日江南异昔时”,点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江南地区,四季分明,如今的景象与过去有所不同,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生态变化。这句话既是对自然景观变迁的感慨,也是对社会变迁的一种隐喻,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败荷与鸿雁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对生命状态的细腻感悟。
不详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一年春事已阑珊,天意应于好景悭。
落尽桃花终日雨,逢人空自说游山。
玉色娟娟净不华,莫教零落委泥沙。
不知刳木为舟日,开过东风几度花。
渭川千亩影萧萧,苦旱年来叶半凋。
见画忽然兴远思,行人应在灞陵桥。
大田尘起桔槔鸣,望雨不来无限情。
借问金陵贵公子,此声何似搊秦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