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歌行四首(其二)

孟氏至诚通竹笋,姜诗纯孝感渊鱼。

古人常欲养志意,君子不唯全发肤。

有妹言归奉箕帚,仰谁出力助葭莩。

等閒亲鬓贫中白,自悔从来色养疏。

形式: 古风

翻译

孟家的真诚如同竹笋般涌现,姜诗的孝心深深感动了水中的鱼。
古人常常想要修养自己的意志和情操,君子不只是为了保全身体。
有个妹妹说要回家侍奉我,期待谁能出来帮助我们贫困的生活。
轻易地看到亲人鬓边的白发,我深感后悔,早知如此就该多关心他们的脸色。

注释

孟氏:指孟子或姓孟的人。
至诚:极尽真诚。
竹笋:比喻真诚涌现。
姜诗:古代孝子姜诗的典故。
渊鱼:比喻深感感动。
养志意:修养意志和情操。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全发肤:保全身体,引申为照顾全家。
妹:妹妹。
归:回家。
奉箕帚:侍奉家务。
葭莩: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
亲鬓:亲人鬓边。
贫中白:贫困中的白发。
色养疏:对亲人脸色的关心不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伤歌行四首(其二)》,主要讲述了孟氏和姜诗的孝行故事,以及对古人修养志向和亲情关系的感慨。首句“孟氏至诚通竹笋”赞美孟子的真诚,通过竹笋比喻他的孝心如竹般坚韧;“姜诗纯孝感渊鱼”则引用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形容姜诗的孝行感动了鱼类。

接下来,诗人指出古人重视内心修养,“古人常欲养志意”,强调品德与精神的培养。他接着说“君子不唯全发肤”,意思是君子不仅关注身体的完整,更注重内在的德行。

诗中提到妹妹愿意回家侍奉父母,但表达了对谁能帮助家中老人的期待,“仰谁出力助葭莩”。这里的“葭莩”象征年迈的父母。“等閒亲鬓贫中白”描绘了亲人头发在贫困中迅速变白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亲情的深深忧虑。

最后,诗人反思自己过去对亲人的照顾不够,“自悔从来色养疏”,表达出对自己未能充分尽孝的遗憾和自我反省。

整首诗以孝道为主题,通过典故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和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伤歌行四首(其一)

草木摇落天沉阴,蟋蟀为我商声吟。

高明从来畏鬼瞰,贫贱不能全孝心。

蚤知义利有轻重,积羽何翅一钩金。

莫悲归妹无锦绣,但愿教儿和瑟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全州双松堂

文殊堂下松,永日如鸣琴。

我登双松堂,时步双松阴。

中有寂莫人,安禅无古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再用旧韵寄孔毅甫

鉴中之发蒲柳望秋衰,眼中之人风雨俱星散。

往者托体同青山,健者漂零不相见。

庾公楼上有诗人,平生落笔泻河汉。

置驿勤来索我诗,自说中郎识元叹。

我方冻坐酒官曹,为公然薪炙冰砚。

不解穷愁著一书,岂有文章名九县。

奴星结柳送文穷,退倚北窗睡松风。

太阿耿耿截归鸿,夜思龙泉号匣中。

斗柄垂天霜雨空,独雁叫群云万重。

何时握手香炉峰,下看寒泉濯卧龙。

形式: 古风

再用前韵咏子舟所作竹

森梢一山竹,壮士十三辈。

自干云天去,草芥肯下逮。

虚心听造物,颠沛风云会。

荣枯偶同时,终不相弃背。

谁云湖州没,笔力今尚在。

阿筌虽墨妙,好以桃李配。

国工裁主意,冷淡恐不爱。

子舟落心画,荣观不在外。

耆年道机熟,增胜当倍倍。

祖述今百家,小纸弄姿态。

虽云出湖州,卷置懒开对。

非公笔如椽,孰能为之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