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三)

寒江我亦弄纤纤,岂是羊裘人姓严。

履处幸不露足趾,啮余真觉厌酸盐。

紫云黄竹千年调,白屋朱门一样檐。

高岫尽教遮盖尽,物情元自碍孤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三)》由明代诗人唐顺之作,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独特感悟。

首句“寒江我亦弄纤纤”,诗人以“纤纤”形容江面的细小波纹,同时也暗喻自己的细腻情感,仿佛在寒冷的江面上轻轻划动,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宁静与自适。

“岂是羊裘人姓严”一句,通过对比,暗示自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隐士或渔夫,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欣赏自然之美,强调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身份的超越性。

“履处幸不露足趾,啮余真觉厌酸盐”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品味,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满足,对生活的苦涩有所节制,体现了诗人坚韧而不失优雅的生活态度。

“紫云黄竹千年调,白屋朱门一样檐”运用对比手法,将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奢华并置,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和谐共存的向往,以及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思考。

“高岫尽教遮盖尽,物情元自碍孤尖”最后两句,诗人借山峰的遮蔽与孤立,探讨了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处境与感受,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哲学,既富有诗意又蕴含深意,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四)

寒皋白草尚余纤,墐户村村似戒严。

飞舞千峰山吐练,妆成几树木蒸盐。

病多消渴宜调茗,老巳捐书莫映檐。

强欲摛毫追小谢,词锋久避六朝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五)

宛转素娥腰带纤,回飙似应舞节严。

三冬怪事惊粤客,一夜凄风结解盐。

厌说包羔欢锦帐,思分挟纩到穷檐。

擒胡此日堪乘便,谁夺祈连万仞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六)

萧萧冻树晚諠鸦,门外谁来长者车。

入夜俄惊千里月,开帘相对满空花。

东郭先生犹敝履,西关迁客正思家。

最怜渔父沧江畔,闲倚孤舟独挺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七)

一片寒原满树鸦,幽人掩户罢柴车。

聊凭浊酒延春色,试向疏梅问腊花。

草阁映来书几卷,江城积处月千家。

此时忽忆荆溪道,云际双峰耸玉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