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人日送药者周叔亮归吉水县

拔草不拔根,塞水不塞源。

忽然草生更水长,败却禾稼仍滔天。

老夫昔岁得淋疾,初谓一日今两年。

服药六千六百盏,望舒二十二回圆。

偶逢周郎顾,一脉擒二竖。

发药何用多,刀圭起沉痼。

向来肝肠痛如割,今来疾痛全然脱。

捉著根源尽扫除,周郎神医天下无。

形式: 古风

翻译

拔草时连根都不拔,堵水时却不堵源头。
突然间草又生长,水势更旺,连庄稼都毁了,洪水滔天。
我年轻时得了淋病,起初以为很快就好,谁知拖了两年。
我吃了六千六百剂药,月亮圆了二十二次。
偶然遇到周郎般的医生,一针见效,治好了顽疾。
治疗无需太多药物,少许就能起死回生。
从前肝肠寸断般疼痛,如今病痛全消。
找到了病根,彻底清除,周郎真是世间无双的神医。

注释

拔草:比喻根治问题。
根:根本原因。
塞水:比喻控制或阻止病情发展。
源:病源。
禾稼:农作物,代指生活。
滔天:形容水势大,这里比喻病情严重。
淋疾:古代对淋病的称呼。
一日:短时间内。
今两年:实际上拖延了很长时间。
望舒:月神,这里借指月亮的盈亏周期。
圆:月亮圆满,象征病情好转。
周郎:比喻医术高明的人。
二竖:古人称疾病为‘二竖’,这里指病魔。
刀圭:古代计量药材的单位,极小。
沉痼:久治不愈的重病。
肝肠痛如割:形容极度痛苦。
疾痛全然脱:病痛完全消除。
根源:病根。
尽扫除:彻底清除。
周郎神医:赞美医生医术高超。
天下无:世间独一无二。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医生周叔亮高超医术的赞扬和自己因病痛苦经历后的感慨。诗中通过比喻(拔草不拔根、塞水不塞源)强调了治疗疾病要抓住根本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以及在经历了长期服药无效后,周郎医生准确诊断并有效治疗的过程。

诗中“老夫昔岁得淋疾,初谓一日今两年”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苦的时间感觉被拉长,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医疗条件的落后和对良医的迫切需求。"服药六千六百盏,望舒二十二回圆"则是对治疗过程艰难和漫长的一种夸张描述。

“偶逢周郎顾,一脉擒二竖”显示了诗人在绝望中遇到周郎医生后的转机,而“发药何用多,刀圭起沉痼”则是对周郎医术精湛的赞誉。"向来肝肠痛如割,今来疾痛全然脱"表达了治疗后诗人身体的巨大变化和对健康的重获。

最后,“捉著根源尽扫除,周郎神医天下无”是对周郎医生高超医术的最高赞扬,认为他不仅治愈了病痛,更触及到了疾病的根本,从而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中显得尤为突出和宝贵。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东园幽步见东山四首(其一)

日日花开日日新,问天乞得自由身。

不知白发苍颜里,更看南溪几个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东园醉望暮山

我住北山下,南山横我前。

北山似怀抱,南山如髻鬟。

怀抱冬独暖,髻鬟春最鲜。

松鬈沐初净,山蘤插更妍。

我来犹斜阳,我望忽夕烟。

一望便应去,不合久凭栏。

山意本日惜,如何许人看。

急将白锦障,小隔青鬌颜。

近翠成远淡,缥渺天外仙。

谁知绝奇处,政在有无间。

顷刻万姿态,可玩不可传。

形式: 古风

东碛滩

江船初上滩,滩水政勃怒。

船工与水斗,水力拦船住。

琉璃忽破碎,冰雪迸吞吐。

竟令水柔伏,低头船底去。

朝来发盈川,已过滩十许。

但闻浪喧阗,未睹水态度。

却缘看后船,偶尔见奇处。

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

形式: 古风

兰花五言

护雨重重膜,凌霜早早春。

三菲碧弹指,一笑紫翻唇。

野竹元同操,官梅晚卜邻。

花中不儿女,格外更幽芬。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