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的《次韵学士兄述怀(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首句“葱麦推还井大春”,以葱和麦的生长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岁月如梭,时光易逝。诗人通过“推还井大春”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尊重,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拂衣归伴卧云人”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拂去尘世的烦恼,回归自然,与云相伴的生活场景。这里的“卧云人”不仅指云中的隐士,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自由与超脱。
“胸中历历蟠三略,肘后时时校六淳”两句,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他不仅熟读兵书(三略),还时常温习医学知识(六淳),体现了文武双全的素养,以及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
“已作移文排俗士,更将要术混齐民”表明诗人虽有高洁之志,但并不排斥与世俗交往,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以正直之道引导社会风气。
“知闲聊复求闲地,岁晚功名恐逼身”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晚年可能面临的功名压力的忧虑。他深知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以及在年老时避免被功名所累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以及他对学问、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