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檐宿吴云,风经楚袂。门深不似春宵闭。

碧疏吹溜湿灯花,客卿无梦寻珂里。

剪韭吟边,听潮浪里。江悬漏杳归心碎。

相思鸠外绿蓑寒,一帘蕉响秋如水。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翻译

屋檐上覆盖着吴地的云彩,夜风吹过仿佛穿过楚地的衣袖。
深深的门内不像春天夜晚那样热闹,只有微风吹过,灯芯上的油滴在漏声中滴滴答答。
在剪韭菜的吟唱声中,听着海浪拍打,心中思乡之情如同江水般流淌。
思念中,绿蓑衣外的鸠鸟叫声更显凄凉,帘外芭蕉叶的沙沙声像秋天的流水般清冷。

注释

檐宿:屋檐上覆盖。
吴云:吴地的云彩。
风经:风吹过。
楚袂:楚地的衣袖。
门深:深深的门内。
春宵:春天夜晚。
吹溜:微风吹过。
湿灯花:灯芯上的油滴。
客卿:旅居在外的人。
珂里:此处指远方。
剪韭吟边:在剪韭菜时吟唱。
听潮:听着海浪声。
江悬漏:江水倒映着漏壶。
杳:遥远。
归心碎:思乡心碎。
相思:思念。
绿蓑:绿色蓑衣。
寒:凄凉。
一帘蕉响:帘外芭蕉叶的声音。
秋如水:秋天的流水声。

鉴赏

这首元代张□的《踏莎行》描绘了一幅江南秋夜的画面。开篇“檐宿吴云,风经楚袂”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夜晚的凉意,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门深不似春宵闭”则写出环境的静谧与寂寥,不同于春天热闹的夜晚。接下来,“碧疏吹溜湿灯花”细致描绘了微风吹过屋檐,使得灯花湿润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客卿无梦寻珂里”一句,表达了诗人作为客居他乡的人,没有入梦寻找熟悉的家乡路,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剪韭吟边,听潮浪里”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如剪韭菜和听潮声,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怀旧的情绪。

最后两句“江悬漏杳归心碎,相思鸠外绿蓑寒”直抒胸臆,漏壶滴水声遥不可及,象征着归乡之路漫长而心碎,而窗外的绿蓑在秋雨中显得更加凄冷,寓言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词以景生情,情感深沉,展现了元代文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

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

瑶英轻洒。姑射飘仙驾。巧夺孤山能变化。

夭娇飞来白下。绝怜玉骨清姿。不随红紫芳时。

要识天然标格,竹篱茅舍横枝。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临江仙.和元遗山

南去北来人自老,落花飞絮悠悠。

思君一度一登楼。无穷烟水里,何处认并州。

忽见姓名双泪落,新诗聊浣离愁。

若为重醉绣江秋。芙蓉明月下,来往一扁舟。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夜飞鹊.望亭雨泊,偕艺风同作,绘同舟听雨图纪之

西风暗、吹雨黄叶声边。孤棹冷泊吴烟。

津桥星火半明灭,羁人相对迟眠。

潇潇又成阵,正山钟搀断,野柝催阑。

清愁万点,任篷窗、一向无言。

凄绝转蓬身世,偏共卧沧江,经岁经年。

今夕茫茫云水,波深月黑,何处鸣舷。

拥衾剪烛,想芦中、梦醒都寒。

怕栖乌惊起,明朝揽镜,换了朱颜。

形式:

满江红

纸帐温,春睡稳,窗槐摇绿。

吾老矣,不堪重著,翠围红簇。

千古清风荆布在,一家乐事糟糠足。

笑杜陵、憔悴漫多情,须燕玉。求凰意,传新曲。

骖鸾梦,从渠续。问临邛何贱,会稽何辱。

畎亩岂无天下士,斧斤不到山中木。

但莫教、风雨两雏鸠,危枝宿。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