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飞鹊.望亭雨泊,偕艺风同作,绘同舟听雨图纪之

西风暗、吹雨黄叶声边。孤棹冷泊吴烟。

津桥星火半明灭,羁人相对迟眠。

潇潇又成阵,正山钟搀断,野柝催阑。

清愁万点,任篷窗、一向无言。

凄绝转蓬身世,偏共卧沧江,经岁经年。

今夕茫茫云水,波深月黑,何处鸣舷。

拥衾剪烛,想芦中、梦醒都寒。

怕栖乌惊起,明朝揽镜,换了朱颜。

形式:

翻译

秋风悄悄地吹过,带来雨打黄叶的声音。孤独的小舟停靠在吴地烟雾缭绕的岸边。
渡口的灯火闪烁不定,旅人相依而眠,却难以入眠。
风雨潇潇,山寺的钟声和野外的梆子声交织,更添愁绪。
满心愁绪如万点繁星,任凭船舱内寂静无声。
我像随风飘零的蓬草,命运凄凉,与江水相伴,度过一年又一年。
今夜江面迷茫,月色昏暗,听不清远处的船桨声。
独自拥被剪烛,想起芦苇丛中的梦,醒来时分倍感寒冷。
担心惊动栖息的乌鸦,明日镜中映照,容颜已非昔日。

注释

西风:秋风。
暗:悄悄地。
孤棹:孤独的小舟。
吴烟:吴地的烟雾。
羁人:旅人。
山钟:山寺的钟声。
野柝:野外的梆子声。
清愁:深深的愁绪。
篷窗:船舱窗户。
转蓬:随风飘零的蓬草。
鸣舷:船桨划水声。
芦中:芦苇丛中。
栖乌:栖息的乌鸦。
朱颜:红润的容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在吴地江边停船的情景,西风吹过,带来雨打黄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冷清的氛围。诗人与友人艺风相对而坐,望着津桥上星星点点的灯火,时明时灭,增添了离别后的愁绪。山中的钟声和野外的更柝声交织,使得失眠的旅人更加感伤,心中满是清愁。

诗人以“万点”形容愁绪,表达了内心的无尽哀愁。他感觉自己就像飘零的蓬草,命运多舛,与江水相伴,度过漫长的岁月。夜晚的江面,云雾弥漫,月色昏暗,远处的船桨声更是勾起了诗人对未知的迷茫。

在寒冷的夜晚,诗人拥着被子,独自剪烛,想象着自己在芦苇丛中梦醒,那份寒意直透心底。他担心乌鸦的叫声会惊扰他的梦境,醒来后面对镜子,发现容颜已非昔比,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生动,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

纸帐温,春睡稳,窗槐摇绿。

吾老矣,不堪重著,翠围红簇。

千古清风荆布在,一家乐事糟糠足。

笑杜陵、憔悴漫多情,须燕玉。求凰意,传新曲。

骖鸾梦,从渠续。问临邛何贱,会稽何辱。

畎亩岂无天下士,斧斤不到山中木。

但莫教、风雨两雏鸠,危枝宿。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人月圆.马嵬效吴彦高

五云绣岭明珠殿,飞燕倚新妆。

小颦中有,渔阳胡马,惊破霓裳。

海棠正好,东风无赖,狼藉春光。

明眸皓齿,如今何在,空断人肠。

形式: 词牌: 人月圆

大江东去.过华阴

三峰奇绝,尽披露、一掬天悭风物。

闻说翰林曾过此,长啸苍松翠壁。

八表游神,三杯通道,驴背须如雪。

尘埃俗眼,岂知天上人杰。

犹想居士胸中,倚天千丈气,星虹闲发。

缥缈仙踪何处问,箭筈天光明灭。

安得联翩,云裾霞佩,共散麒麟发。

花间玉井,一樽轰醉秋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太常引.暮行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坰。灯火小于萤。

人不见、苔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

又何处、长亭短亭。

形式: 词牌: 太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