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正抽碧线绣红罗,忽听黄莺敛翠蛾。
秋思冬愁春恨望,大都不得意时多。
此诗描绘了一种无法释怀的愁绪之情。在细腻的生活场景中,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复杂情感。"正抽碧线绣红罗"表明诗人正在进行精细的手工艺织造,此处"碧线"与"红罗"形成鲜明对比,既是视觉上的冲击,也象征着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忽听黄莺敛翠蛾"则转换了情境,从忙碌的织造活动中被突然响起的鸟鸣声打断,这里的"黄莺"常喻指春天,"敛翠蛾"可能象征着某种收敛或结束。
接下来的"秋思冬愁春恨望"三个季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和深沉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望"字暗示了一种渴望或者期待,但这份情感并未得到满足。最后一句"大都不得意时多"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如愿的感慨,以及在生活中无法随心所欲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深沉、复杂且难以释怀的情绪,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感悟。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
夜来巾上泪,一半是春冰。
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
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