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二)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

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

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山中呦呦鹿群鸣,捕网设下求和亲。
青桂树摇曳生姿,蛀虫也在此繁衍生息。
世人喜好亲近权贵,荣华富贵令人眼花缭乱。
恩怨未消,爱恨交织带来灾祸。
美人们在瑶台欢笑,玉杯碎落,双蛾陨落。
谁见荒城废墟中新生,绿叶竟长成砍伐之材。

注释

呦呦:鹿群的叫声。
罹罟:设网捕捉。
媒和:求和亲。
招摇:摇曳。
幽蠹:蛀虫。
科:群、类。
世情:世俗之情。
纷如何:纷繁复杂。
复:报复。
祸罗:灾祸之源。
瑶台:仙境般的宫殿。
殒:坠落。
枯城蘖:荒废城市的新生。
斧柯:砍伐的树木。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象与人生境况的七言绝句。开篇“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两句,以鹿为喻,形容它们在南山间自由自在地穿梭,通过“罹罟”的捕捉方式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牵绊和和谐。接下来的“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则描写了树木参差不齐,但即便如此,每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隐喻着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其位置。

第三、四句“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表达了人世间对名利的追求与习以为常的心态,同时也反映出在这样的世俗之中,荣耀和成就是多么的纷乱复杂。紧接着,“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则描绘了人际关系中的恩怨情仇,以及亲密关系背后可能隐藏的灾难。

最后两句“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如瑶台、玉杯与枯城蘖等,表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隐喻着时间流逝,一切都会归于平淡。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探讨人生境遇,以及人们在世俗纷争中的处境,展示了一种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29)

陈子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伯玉
  •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生卒年:公元661~公元702

相关古诗词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三)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七)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

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

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

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

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

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

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形式: 古风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八)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